下载此文档

2025年端午诗歌赏析(精选9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端午诗歌赏析(精选9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端午诗歌赏析(精选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端午诗歌赏析(精选9篇)
篇1:《贺新郎·端午》的诗歌赏析
《贺新郎·端午》的诗歌赏析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篇2:端午经典诗歌
记忆的大门打开
竹叶上的蜻蜓飞舞
芦苇丛中的清香
飘动小孩的歌飞来
系着红裙的彩霞在歌唱
斑斓半边天空
被太阳嗮红的小脸
在芦苇丛中忽闪
水流流动童年
一篮粽叶的芬芳
梦啊,追进芦苇中
移动在芦苇的影
和清水中尖尖的根基
赤脚跳跃起一串串浪
在褐红色的泥土壤 里
小猫爬上院子里的树
小鸟在树端扑打着翅膀
青色的梨果滴着芳香
纸笺叠成的小狗,千纸鹤
纸马车滚动新娘的嫁妆
冒着泡的水煮开
娘早已缚好的粽子
满屋满院
翻过蔷薇
爬过围栏
蝴蝶花啊
我又想起你
在这个时刻
蓝色的梦啊
带我飞翔
一朵朵云的思想
又值飘香的时候
少了太多说不出的惆怅
当年的影
不见了娘的'行踪
丢失了儿时的方向
只听小院无奈的孤独的在唱
只有大雨在拨动铉响
还把那遥远的歌在唱
篇3:端午诗歌
七律:癸巳端午寄怀
一腔热血化江流,千古忠魂咏不休。
每读离骚歌拌醑,常扪天问赋浇愁。
扬帆竞渡励宏志,裹黍香滋壮国筹。
潜底蛟龙掀巨浪,穿云破雾看神舟。
篇4:端午诗歌
七绝:端午与廖老品酒
粽香伴得清风至,蒲酒薰天色染春。
廖老千杯心不醉,只因笔底总传神。
注:廖老—著名诗人廖国华先生
篇5:端午诗歌
《端午吊屈原》
荆江月,清辉长照诗魂烈。诗魂烈,离骚天问,九歌云叠。
汨罗遗梦寒江雪,志坚意决心如铁。心如铁,千秋万古,永存高节。
篇6:端午诗歌
苏轼 宋代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译文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篇7:端午诗歌
端午诗歌大全
端着夏日的清凉,端着锦绣的心情,端着真诚的祝福,我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一、《端午节的怀念》佚名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听》心曼。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三、《端午》一点尘埃
菖蒲,艾叶,
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
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
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时代远了,
汨罗江水浅了,
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
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四、《品味端午》一个自在人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2025年端午诗歌赏析(精选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