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国”
一、研究背景
明朝初年,鉴于元朝法制废弛,吏治涣散,贪污腐败成风,“遂致天下骚乱”的教训,朱元璋很重视法治的建设,试图通过完善的法制建设把所有官员的行为都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来,以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重典治国的本质沿袭了封建社会重刑治国的传统,而明朝的重典治国异于以往封建政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重典治吏制度的扩张。当然,朱元璋重典治吏制度的产生原因不仅是前朝灭亡的教训使然,而且重典治国的政策也并没有抹煞“礼法并用”“以德化天下”“恩威并重”的德治方略。重典治吏制度是核心,是重刑治国的焦点所在。而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实践中的表现,收获的结果都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探究的。
二、研究目的
重典治贪是明朝初期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元璋从明朝的统治实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治贪以身作则有效遏制了明朝初期贪污现象的发生。本文试图对朱元璋的“重典治国”做一探讨。
三、研究意义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实施“重典治国”,先后颁行《大明律》与《明大诰》等法律,特别是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明初的法律中专门设立了严惩官吏贪污贿赂的篇章条款,严厉打击“贪赃官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评价朱元璋的“重典治国”,严厉惩贪的历史呢?后人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观点,对朱元璋“重典治国”特别是“重典治吏”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文献综述
谢冬慧在《论明朝初期的重典治贪制度》中认为,官吏贪污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症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曾探讨过治贪的课题,其中明朝初期的统治者在治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中朱元璋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严刑峻法,重典惩贪;严格执法,重绳群臣;考察监督,以身作则
,注重“官德”教育。
江雪松在《朱元璋的司法理念新探》中认为,朱元璋的司法理念应表述为“重典治吏”、“宽以待民”、“以法为教”,这一理念深蕴民本思想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江雪松在文中分析到,朱元璋的司法理念都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一方面创造了明初吏治相对清明的局面,使国家机器一定程度上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
序”的范围以内,有利于形成比较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加国家的实力。朱元璋的司法理念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巩固皇权,但有效发挥了法律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功能,是符合社会客观实际的,因时制宜,值得肯定。
门亮,卢婷在《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政策》中认为,朱元璋是封建社会后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明王朝建立之初的百废待兴的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为了革除弊病,整顿社会秩序,巩固新政权,朱元璋在立法、司法、行政上采取了极为严峻酷烈的做法。他巧妙的利用法律武器为其专制主义集权政治服务,他立法之严、执法之酷,历史少见,并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法律实践中形成了“刑乱世用重典”的法律思想和极为严酷的执法措施。
五、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资料法。本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并且从中提炼出有用的观点。
六、研究内容
引言
一、朱元璋“重典治国”原因探析
二、朱元璋“重典治
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国”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