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实施“重典治国”,先后颁行《大明律》与《明大诰》等法律,特别是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明初的法律中专门设立了严惩官吏贪污贿赂的篇章条款,严厉打击“贪赃官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评价朱元璋的“重典治国”,严厉惩贪的历史呢?后人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观点,对朱元璋“重典治国”特别是“重典治吏”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元璋;重典治国;明朝
目录
内容摘要 I
一、朱元璋“重典治国”原因探析 3
(一)自身经历及个人创造的产物 3
(二)客观统治需要 4
二、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及重点 5
三、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的主要措施 5
(一)总结历史经验,制定严刑峻法 5
(二)整顿制度,严格执法 6
(三)考察监督,以身作则 7
四、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实际效果及历史影响 8
(一)朱元璋“重典治国”思想产生的实际效果 8
(二)朱元璋“重典治国”的历史影响 8
五、朱元璋“重典治国”结论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朱元璋“重典治国”原因探析
在封建社会后期,朱元璋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明朝在建立初期,各种制度废除重新建立,社会形势在发展上相对的复杂,国家为了加强发展形势,巩固新的证券法制,调整社会秩序,去除社会执行秩序上的缺点,他利用立法,使法律服务于专制主义集权政治,他严格立法、严厉执法,历史上不多见,在长期的法律实践和政治斗争中,这种统治制度上最为重要的特点“刑乱世用重典”,这也是当时法律制度上明显的重要思想[1] 陈兴良. 陈兴良:“刑罚世轻世重”是符合司法规律的用刑之道[J]. 中国司法. 2008(07)
。
(一)自身经历及个人创造的产物
首先,朱元璋早期的经历与后来的“重典治国”息息相关。朱元璋在社会最底层出生,元末时在很多地方流浪,元朝末年的政治腐败以及农民阶层的惨淡生活他亲眼目睹,对贪官污吏愤恨的情感在他心里形成。朱元璋这样说过:“以前的时候我在民间看百姓生活的时候,看见州县很多官员并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一般都是很贪财好色的,问酒把欢,惹是生非,对于百姓之间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来都不会去解决,更不会去关系问问,看到这种情况官员漠视,实在让我生气啊,现在正好有法律是来关乎到这种命令的,一些贪污官吏伤害百姓,罪不可赦。这个背景之下,使得明初的朱元璋怀着高度的警惕看待明初的官吏,与此同时,明初局势动荡,对百官的控制急需加强,官僚机构的统治能力能否完全发挥,关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否稳固,因此朱元璋用“重典”治吏治,监察官员是否忠诚。
其次,朱元璋根据自身体验,在明初社会实际情况的背景下,总结了元朝灭亡的失败经历,产生的结果就是明朝初期的重典治贪制度,总结元朝失败教训的产物正是推行重典治官吏。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元朝的政治弊端体会深切,对于元朝灭亡的教训也可以清醒的总结。朱元璋认为,宽纵是元朝灭亡的根源,姑息纵容导致了元朝的覆灭。因此,他提出“现在法律命令相对严格,如果遇到贪污官吏将会伤害到百姓的,那么罪过将会很大,不可饶恕。”然而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峻吏治形势,动荡的社会环境依然得不到太多的改善。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吏治之弊,莫甚于贪墨”“这种弊端如果不废除的话,那么这种好的政策将不会开始执行[2] 张佐良. 法家重刑思想再认识[J]. 中国司法. 2006(10)
。
再次,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有极重的猜忌心。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所有制度和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长远统治,对曾经跟随他一起抗元的手下朱元璋都怀着很强的恐惧感,怕自己走后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和拥有权力的大臣以后不受子孙的控制,而朱元璋也意图学习西汉刘邦对待功臣良将的做法,“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祖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3] 胡学相,周婷婷. 对我国重刑主义的反思[J]. 法律适用. 2005(08)
”
(二)客观统治需要
自宋元之后,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进入末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此同时也日益腐朽。明初社会形势相当繁杂,在外部,蒙古残存着对中原仍旧怀有有侵略之心的元朝残党;而内部社会秩序也是十分复杂混乱,元末的战争不断,社会经济被破坏的十分严重,人民都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着,再加上官吏腐败,没有应有的素养,管理与地主阶层狼狈为奸勾结在一起,他们对明朝证券有抵触情绪,导致社会不安定。在这种情况下,急切需要采用极端方法来巩固统治,要重新建立封建统治的法律政治规则,来确保政权稳定社会和谐,最大程度体现封建制
朱元璋“重典治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