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48例临床观察
邱书森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河南宁陵 476700)
【摘要】目的:分析中晚期恶性肿瘤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全身静脉化疗)、试验组(动脉介入治疗)各48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5例(%),并发症发生10例(%);对照组治疗有效24例(%),并发症发生21例(%)。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常规化疗相比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192-02
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不断提升,研究认为除病理因素以外,还和生活、饮食、环境因素具有密切关联[1]。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越加广泛,表现出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6例,纳入时间段为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处于25~66岁阶段内,平均(±)岁;肿瘤类型:肝癌7例、肺癌14例、肠胃癌8例、宫颈
癌11例、卵巢癌8例。在试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处于27~68岁阶段内,平均(±)岁;肿瘤类型:肝癌8例、肺癌11例、肠胃癌10例、宫颈癌12例、卵巢癌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临床诊断标准
(1)依据《实用内科学》[2],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后确诊,满足介入治疗指征。(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治疗方法
,采用Seidinger穿刺法,在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进行插管,通过造影了解肿瘤情况,然后注射化疗药物。具体用药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灌注化疗选用阿霉素(30~60mg)、丝裂霉素(10~20mg)、顺铂(60~100mg)、卡铂(200~500mg)、长春新碱(1~2mg)、环磷酰胺(400-800mg)等,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栓塞治疗选用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等。用药4周为一个疗程,共计治疗2~3个疗程。
,用药同试验组一致。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临床治疗效果,采用NCI-RECIST标准[3]:完全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消失,患者症状体征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直径缩小50%以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稳定:肿瘤直径缩小50%以内,或者增大25%以内;进展:肿瘤直径增大25%以上,
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48例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