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王立柱
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8411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02月期间诊治的96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缓解,其中观察组在实验对比症状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结论: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潘立酮;胃肠外科手术;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胃肠功能障碍是胃肠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由于手术过程中对胃肠进行了操作或者间接进行了操作,从而导致胃肠功能在手术后不能及时恢复,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呕逆不止、便秘、呕吐、腹胀等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患者在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后,往往需要在住院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的治疗费用加剧,同时也延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2]。本文旨在分析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的96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02月期间诊治的96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23~71岁,±,其中35例阑尾手术,17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15例内痔切除手术,13例复发性溃疡手术,9例消化道出血治疗手术,7例结肠切除手术。所有患者
均符合WHO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9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3岁-71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保证8h禁食,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射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首先,通过药物治疗,以促使患者的胃蠕动能力,从而排空胃,常用胃蠕动药物有西沙必利、甲氧氯普安等;其次,使用红霉素作为消炎药物;然后,对患者进行胃肠进行加压治疗;最后,使用抗生素以免患者发生感染,导致病情严重化,不具备对比性[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使用多潘立酮对患者进行治疗。
呕逆不止:患者感到胃气上逆,从而产生一种呕吐的感觉,这种胃气上逆情况一致发生,人几乎无力控制;便秘:患者在排便次数上减少,且每次费劲排出的粪便较少、干;呕吐:患者吃进去的事物吐出来的情况;腹胀:患者感觉到自己的腹部出现部分或者全部胀满的感觉。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则差异显著,有统
多潘立酮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