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周生江
TEL:2057302
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青少年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巨变
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社会化)
目前国内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非常关心
每年新生普查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5%-20%
健康的概念
1948年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以有效的心理活动、正常平稳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及自我环境,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心理状态。
环境适应能力
挫折耐受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健康水平的不同等级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学者)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社会)环境
5、人格完整
我校心理咨询室心理问题的分类
一、一般性问题(包括发展性问题)
适应、学习、情绪、个性、人际关系、恋爱与性、择业等
二、非精神病性障碍(心理障碍)
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适应性障碍
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
三、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青少年犯罪与各类心理疾病的防治最为社会学、法学、医学等领域所关注,但后果稍轻的各类品行、心理问题长期为人漠视,对其引起的消极作用估计不足
心理问题——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定义
问题行为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各种内外部行为
问题行为分类
内化问题行为:各种情绪紊乱,如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敌对、敏感
外化问题行为:攻击、欺负、破坏、饮酒、抽烟、吸毒、违纪
常见问题行为:脾气暴躁,爱发怒,爱生气;叛逆,与老师和家长对立;攻击行为,欺负同学;欺骗,偷东西;网瘾,厌学等
未成年学生心理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