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张朝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急性背肌筋膜炎患者给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1mL/穴位,每次2个穴位,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35例,无效2例,%。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显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电针肌筋膜炎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2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背肌筋膜炎临床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的方法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52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6例,男:女比约为1:2;年龄 26~65岁,;病程均在5d以内。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1]进行诊断。因劳损或外感风寒致背部突发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甚至向上臂放射。体检: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广泛压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棘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及条索状改变,肩背部功能活动可有障碍,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排除标准
(1)合并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病。
(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2 治疗方法
取穴:有固定压痛点者取压痛点及周围腧穴;压痛广泛者,取压痛范围内的腧穴如肩胛间压痛取肺俞、大杼,背部伴肩臂牵涉痛取天宗、肩井、臂臑、臑俞、曲池等;局部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改变者,取硬结或条索状改变的中心点。
治疗方法:针刺后取痛点以及痛点周围的四个点,加肩背部四个腧穴,接XS-998光电治疗仪(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选连续波(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通电30 min后起针。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注射液1mL,选取患部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液反流,可缓慢注入药物,每穴注入1mL,共选取2个穴位。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
3 结果
52例患者经3日治疗后,治愈15例(%)、好转35例(%),无效2例(%),%。
4 讨论
急性背肌筋膜炎在传统医学中一般可归于“痹证”、“痹病”范畴。其发病机理多为平素正气不足,再加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肢体经络痹阻,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2]。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背肌筋膜炎多由外伤、劳损及受凉等所致局部组织粘连及无菌性炎症产生化学物质刺激,使小血管痉挛,纤维组织增生,日久纤维组织粘连、挛缩、肿胀的肌细胞挤压筋膜,筋膜反过来挤压肌肉中的血管神经,使循环受阻,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