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的护理
陈燮(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麻醉复苏室 25703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1]。老年患者因机体重要器官退行性变,生理储备和代偿功能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功能和手术耐受性下降。为了提高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合并症复发,对高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和治疗,让老年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2011年,我院麻醉苏醒室收治65岁以上全麻术后患者87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46例,女532例,年龄65~84岁。主要为普外、骨科、神经外科及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入PACU。878例患者应用呼吸机15~160min。其中1例拔管后SpO2进行性下降,再度行气管插管或喉罩插管应用呼吸机控制呼吸,于术后4h拔管;3例拔管后发生舌后坠或喉痉挛,通过托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加压面罩吸氧等处理,未发生持续低氧血症;其余患者术后至完全苏醒时间 10~180min,意识恢复病情平稳后均安全送回病房,平均在PACU监护时间286min。
2 护理
入室护理
每个床单位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等设备,患者入室即迅速采取连接呼吸机或面罩等适当吸氧方式,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导联线。为防止患者因躁动、挣扎发生静脉穿刺针脱出、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可适当使用四肢约束带。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并妥善固定。严格执行床旁交接制度,向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详细了解相关病情,填写首次护理记录。
意识情况的观察
全身麻醉在停止给药后,病人一般在60 ~ 90 min 即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2]。老年人因各器官退行性变化,对麻醉药敏感性增加,代谢降低,个体差异大,最容易因麻醉药残余引起苏醒延迟[3]因此,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以及各种反射情况、对语言的反应等,结合患者病史,密切监测血电解质、血糖、动脉血气等,协助医生明确判断患者苏醒延迟的各种原因,及时治疗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有16例病人在术后120~190min清醒。此外,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苏醒期常有意识模糊、谵妄、躁动不安等。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气管插管不适、尿管刺激、缺氧和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等。护士要加强巡视,综合分析,及时解释引导,明确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遵医嘱应用短效镇静、镇痛剂,让患者在安静平稳状态下苏醒过来。
呼吸系统护理
适当延长带管时间:
老年患者重要脏器代偿功能下降,麻醉药物的代谢、清除减慢,术前并发症较多,故需较长时间恢复。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改变主要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且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通气功能逐渐恢复[4]。故老年患者复苏时间和带管时间应适当延长。本组90%老年患者术后短时间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的护理:
在带管期间,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主要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皮肤黏膜的颜色。用呼吸机期间严格无
老年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