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
林存海(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医院 164133)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216-02
肝囊肿是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分为非寄生性和寄生性,前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腺瘤性囊肿。临床上以先天性肝囊肿多见,其又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后者又称多囊肝。先天性肝囊肿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迷走胆管或因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在胚胎期发育障碍所致。也可能为胎儿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胆小管逐渐呈囊状扩张,或肝内胆管变性后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早期很难作出诊断,仅在体检、腹部其他手术或尸检时发现。
单发性肝囊肿比较少见,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其中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发病部位以右叶为多,约为左叶的2倍。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多数为单房性,也有呈多房性,有的还可带蒂,囊肿有完整的包膜,囊壁厚薄不一,~5mm,内层为柱状上皮细胞,外层为纤维组织,并覆有较大的胆管血管束。囊液多呈清亮透明,或染有胆汁,如合并囊内出血,则呈咖啡色。囊肿可以很大也可很小,小者囊液仅数毫升,大者含液量常在500 ml以上,甚至整个肝叶。
多发性肝囊肿有两种,一为散在肝实质内的小囊肿,另一种为多囊肝,比单发性多见,且大多数合并多囊肾,本病多见于40~60岁女性,囊肿大小不等,可分布于全肝,也可限一段或一叶,囊壁可分二层,内层为上皮细胞,可因囊肿大小而不同,呈柱状、立方形、扁平状或缺如,外层为胶原样组织。囊肿内液清亮透明,多不含胆汁。囊肿大小不一,最小为绿豆大或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大者容量可达1 000 ml以上。
1 临床表现
症状大多数先天性肝囊肿无明显症状,多因囊肿发展缓慢,囊肿小,囊内压力低之故。当囊肿增大压迫周围器官可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右上腹不适或疼痛,进食减少或食后饱胀感、恶心、呕吐,当压迫下腔静脉时可出现下肢水肿,囊肿巨大时可出现腹部肿块、肝脏肿大等,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和仰卧位呼吸困难。当合并囊肿内出血或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症表现。合并囊内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肝区触痛、白细胞增多等。
体征多数患者查体正常,巨大囊肿可于肋缘下或右上腹扪及无痛性囊性肿块,随呼吸上下移动,如囊内压力很高时,囊性感可不明显,但有时可有压痛,巨大包膜下囊肿如带蒂可上下移动。
2 诊断
先天性肝囊肿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靠各种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对于先天性肝囊肿的诊断最有价值,且有敏感性高、无创伤、简便易行等优点,,且能肯定囊肿的部位、大小、数目、累及肝脏范围,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其超声特点为:呈无回声液性暗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有包膜呈完整的环状中等强回声,壁较薄,后壁及后面正常肝组织回声明显增强:肝包膜下囊肿可见液性囊丘,多房性可出现囊内分隔。多发性肝囊肿则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彩超检查囊肿壁或边缘可有血流,但囊腔内无血流。
CT扫描可发现1~2 cm的肝囊肿。
典型的 CT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多呈单房性,偶可见分隔,CT值与水相近或略高于水,囊壁紧靠肝包膜时可显示出很薄的壁。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时囊
肝囊肿患者的手术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