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莎菲
王根军江苏省泰兴中学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于 192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文章不长,却有一种强烈吸引人眼球的力量,让人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作者丁玲 1904年出生于湖南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年仅四岁就死了父亲,从七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四处流浪。幸亏丁玲有个刚毅的母亲,她刚毅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女儿最大的熏陶。丁玲本身是女性味十足的女人,经过四次婚恋。在生活中,她有过苦闷与彷徨、幻灭与追求、挣扎与绝望,却也存在着一股傲气。她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胆、率直地写出女性深层心理的作家,是最早认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性别眼光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女性的命运,思考着女性的前途,探索着女性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用一双女性的眼,一颗女性的心,一支女性的笔,撑起了一面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学大旗。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的美,她的傲,她的勇,她的悲,构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文中虽没有对莎菲外貌的描写,但是我们从苇弟、凌吉士及周围的人对莎菲的态度上可以想象出,她是一个林黛玉式的病态美女,性情乖张而又让人怜爱。苇弟十分爱她,但她却看不起苇弟,认为苇弟不了解她,并且百般捉弄他。对于她深爱的凌吉士,她又看不起他美丽外表下隐藏的卑劣的灵魂,最后痛苦地离开了他,凸显出莎菲有股“世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傲气。她迷失在自己心灵的城堡中,渴望爱,渴求自由,最终到西山坐以待毙,以死亡完成这一番人世激情的行走。命运对于她是残酷的,她的死让人感到深沉的悲哀。
小说采用日记体裁,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坦露了主人公莎菲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拥有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
己的感情,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主人公在叙事、回忆中,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充分表现了其骄纵任性却温和善良、放任不羁而又自我压抑、倔强狷傲而又脆弱颓丧、自尊自强而又自侮自贱、依恋人生而又悲观宿命的复杂性格。
细细分析莎菲,她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之处,既是多侧面的,又是非常鲜明的。
一骄纵任性却温和善良
面对苇弟忠实的求爱,她总是毫不含糊地加以拒绝,从不欺骗玩弄。她说:“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示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他懂不了我的意思呢?难道我能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是最合适的。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个好人!”为了让苇弟死心,她把自己的日记拿给苇弟看,让她知道他在她心里“是怎样的无希望”,进而了解她“是如何凉薄的反反复复不足爱的女人”。莎菲常常真诚地为苇弟祝福祈祷,“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到的空虚。”“我将替她愿望那世界上最可爱、最美的女人”。但另一方面,苇弟又是莎菲倾泄怨怒的对象,她常常用冷静的眼光欣赏他痛苦地流泪,看到他把眼泪一颗一颗掉在她手背上,“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地笑”。尽管莎菲知道这一切其实是罪过,因而不断自我谴责:“我,自然,得意够了,是又会惭愧起来,于是用姊姊的态度去喊他洗脸,抚摩他的头发”。
“在一个老
解读莎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