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究
王保军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刘家屯小学 266609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系统传授知识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大多是通过课堂实现的。可以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体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对整个教育界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小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
从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看,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传授知识,以掌握文化知识的水平判断学生优劣,从而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主导几乎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三是采取过度学习的办法,强化训练手段,增大课堂做题量,加班加点,学生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要改变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前在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不少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进行才艺学习,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造成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影响到孩子身心正常发展。
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原则
。坚持全面性原则,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克服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抓好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是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做,起引导作用。但学生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学生本身不愿学和厌学,即学生不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坚持课堂教学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主体精神,引导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一切由自己说了算,同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为前提。学生尊重教师既是传统也是普遍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要求教师也同样尊重学生,并视为一种教育机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特别是小学,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做到教师尊重学生就更困难了。这就需要教师克服师道尊严等旧的传统观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把微笑、爱心、激励等带入课堂,营造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备课是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