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和谐教育
王保霞郭维媛秦效亮山东省潍坊寿光市寿光中学 262704
摘要:和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个体智慧以外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其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赖,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调节、制约、推动、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动机习惯
我们在和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很多方面的因素,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决不可小觑。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思想教育新路,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由此可窥见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新学年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加以激励,用无声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就曾经给弱科生这样写赠言:“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整天躺在草地上,吹着凉风,晒着太阳,那么灵感也不会降临他。但愿来年的春光晒醒你,好成绩写在你灿烂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对于学习刻苦、有上进心但总是考不好、有点灰心的,写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谦受益,满招损。而今迈步从零始,拼搏今日结明日硕果。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骄躁时我给他们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人外更有强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越快,对社会越有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是促进人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原因。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是:有强烈的学习要求,并为满足这一要求而主动积极地学习。目的是行动要达到的结果,它
决定活动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的热情。
要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学习动机,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适当坡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看到自己的提高轨迹。教师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人们爱用“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来形象地表达教学中深度和难度的恰当控制。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思考会使学生由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因素,由表层兴趣转为深层兴趣,由兴趣升华为爱好。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有了长远目标,理想成绩的取得指日可待。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知识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因人而异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点,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地讲解,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能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可通过一定质量的习题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去掌握和学习。同时,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作业、复习小结、解决疑难和课外学习等方面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和谐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