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青龙第二实验小学经典诵读示范校复评汇报材料
青龙第二实验小学2011年8月迁入新址,现位于青龙县城中西部(原满族中学),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335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教师100人,学生1874人。新二小以“倡导负责任教育,培养真善美人才”为办学理念,开设了以“善文化”为核心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传承经典,浸润人生,促进师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确保经典诵读工程有序开展
我校学生由原一小分流、原二小以及进城务工子女三部分构成,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教育层次、自身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是摆在我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诵读经典美文、汲取国学营养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所以,2011年9月开学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处、政教处、少先队、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教学处重点负责课程组织和开设,政教处负责活动落实,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将经典诵读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纳入课表。利用“”,诵读、内化、吸收,周二至周五晨读20分钟,每日午诵10分钟,每天晚上亲子共读20分钟。中午晚上放学
,学生排着队伍,边走边诵读国学经典,让朗朗经典通过孩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家庭,感动社会。大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将经典贯穿于各种活动,或跳皮筋、或武术、或拍手谣、或跳绳,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经典。
一是积极推进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提高教师国学修养,增强教师的岗位职责意识和服务育人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校本课题《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实现快乐诵读》,提出了经典诵读课的三层目标“字正腔圆,知读音;手舞足蹈,读韵律;三读成诵,知其意。”要求每位经典诵读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经典诵读公开课,探索总结出“112”经典诵读课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用10分钟复习检查、激趣引入;用10分钟读准正音,粗解文意,用20分钟生生互动,快乐诵读”,此举切实提高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质量。
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墙壁上设置了经典诗文文化;建设了班级“快乐书架”和“家庭图书角”,让师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书香。为了推进经典阅读,我校还精心布置国学小院和国学墙,形成浸润式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经典、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学习经典。每到课间休息时间,校园广播会传送出经典之声,一篇篇经典之作伴随着高
雅的古筝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为了确保学生有书可读,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成立校长亲自督办、主管主任负责、语文教师参与的教材编写团队。完成后免费提供给学生。我校校本教材定为《上善若水》,包括五个部分:经典诵读必读篇目、青龙二小善字歌、善字成语、善字名言和善德故事。善字歌,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教会学生学习,习得礼仪。善字成语,浓缩经典,启迪智慧。善字名言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