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巴润别立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安全
格局研究
推荐部门:
承担单位: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制
二Ο一一年十月
概况表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巴润别立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申报盟市部门
N
呼和浩特市 B、包头市 C、赤峰市 D、乌海市
E、鄂尔多斯市F、二连浩特市G、通辽市 H、满洲里市 I、乌兰察布市J、兴安盟K、锡林郭勒盟L、呼伦贝尔市 M、巴彦淖尔市 N、阿拉善盟
承担单位
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宁夏农林科学研究院
所属技术领域
A、信息 B、自动化 C、材料 D、能源 E、交通电力 F、农业 G、畜牧业 H、资源 I、环保 J、生物医药 K、社会公益 L、其他
H
申报项目类别
A、攻关B、推广C、星火D、火炬E、软科学F、科技合作G、专利实施H、园区基地I、盟市能力建设等
A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TM和SPOT遥感图像,在重建研究区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研究
20年间绿洲空间扩展、面积变化、荒漠化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景观格局分布规律,遥感反演植被生产力,并试图结合地下水、气象、植被及样点调查等数据构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安全格局。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0字以内)
基于TM/SPOT卫星图像的巴润别立镇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公开发表论文3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
创新点及可能获得的成果和知识产权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巴润别立镇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地下水、气象、植被及样点调查等数据构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安全格局;公开发表论文3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
联系人
吴精忠
Mail地址
wxw_1989@
经费概算(万元)
总投资
申请拨款
实施年限
二年
申报年度
2011
项目概述
项目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绿洲是在干旱气候条件、结合水文地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干旱区独有地域景观,其中水是第一位,水资源主要形成于山区,而在绿洲内平原内进行开发利用,这种异地产水,异地利用的西北水资源特点,使得水资源在空间分配上具有可变性,在自然条件下,山区水资源进入绿洲后,经多次转化而形成地下水资源,并使绿洲地下水资源分布达到自然平衡,绿洲区域人类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人工绿洲不断扩大,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因此,绿洲生态系统及其脆弱,其演替有两个极端相反的方向,绿洲化和荒漠化。
研究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不同景观类型与水分的作用关系,构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安全格局,调控景观构成与分布,对防止绿洲生产力衰退,实现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开发目标和内容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TM和SPOT遥感图像,在重建研究区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过程的基础上,研究20年间绿洲空间扩展、面积变化、荒漠化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景观格局分布规律,遥感反演植被生产力,并试图结合地下水、气象、植被及样点调查等数据构建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安全格局。
(三)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
基于TM/SPOT卫星图像的巴润别立镇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公开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一)项目研究开发的必要性
由于曾经过度放牧、砍伐和肆意乱采滥挖肉苁蓉、发菜及捕蝎子等,加速了巴润别立镇草场的退化和沙化,腾格里沙漠逐年东移,直接威胁着银巴路和贺兰山,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沙漠的侵蚀导致草场植被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了30-80%,家畜可食牧草的种类由130余种减少为20余种,1公顷草场的鲜草产量仅有200公斤。草场的退化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同时土地的沙漠化又带来了新的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连续提取,巴润别立镇井灌区的地下水平均下降了4米,年取水量超过容许值的180%。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
“千湖沙漠”之称的腾格里沙漠的湖泊大部分干枯,草场沙化、退化不断弱化水土的涵养功能,巴润别立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已无力承载9万多亩传统耕作模式的生产用水,如
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和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