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往
圣
继
绝
学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温故而知新)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第3课
二至六章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天子庶人皆尽孝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孝顺父母有三个方面: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汉文帝)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文景之治——太平盛世)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诸侯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孔子时代背景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3-天子庶人皆尽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