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PPT课件第二讲自我认知与完善
想说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自我意识
1. 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2. 自己意识的成分
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成分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自我认识、发展与修养完善体系。
3. 自我意识的内容
⑴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与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⑵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⑶个体对自身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 我国心理学界提出的自我意识发展三阶段模式:
⑴生理自我(出生~3岁):自我中心期
⑵社会自我(3~14岁):客观化时期
⑶心理自我(青春期到青春后期):主观化时期
2. 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
自我意识的发展呈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即经历着分化-矛盾-统一-再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
⑴自我意识的分化;
⑵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②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③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缩的冲突
⑶自我意识的统一。实现自我意识统一的途径:①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②修正理想自我中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③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类型
⑴自我肯定型
自我意识肯定是积极的自我意识的统一。
⑵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型
是消极的自我意识统一。
⑶自我萎靡与自我矛盾型
表现为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对实现自我又极为不满。
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1. 过分追求完美
⑴表现: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要求过高,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对自己十分苛刻;只接受自己幻想中“完美”的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的有缺点的自我。
⑵改善的途径与方法:①树立辨证的认识观念;②评价自己要有合理的参照系和正确的立足点;③指定恰当的目标;④悦纳自己。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