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幻灯片.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讲 汉字与婚姻生殖
讲授吕晓玲
一、古代社会观念
安:本义是安定。定的本义也是安定,《说文·宀部》:“安也。从宀从正。”“宀”与“正”组合表示家庭稳定,即是安定。“安”“定”二字皆以家的安定来显示安定义,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
我国在夏朝就开始了公社制度向财产私有制度的过渡,到商朝时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私有制。在私有财产制度下,原始公社的成员少数人发展为奴隶主,多数人成为自由民,不论是奴隶主还是自由民都是以家庭形式生产和消费,所以在当时来说,家是一切的中心。《周易·家人》:“正家而天下定矣。”
本是源于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的称号。《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进入父系社会后,人们发现伟大的祖先皆有母无父,于是创作神话解释这一现象。商的始祖名契,传说是有娀氏简狄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下的,周的始祖名后稷,据《诗经·大雅·生民》,是其母姜嫄踩了天帝的脚印而怀孕生下的。
是姓的分支,是同一血缘内部支系的不同称号。周代贵族有姓氏,平民没有,战国后姓和氏逐渐合一,汉代已经统一称姓,并且一般老百姓也有姓了。战国以后,一般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氏的作用是表贵贱,姓的主要作用是辨别婚姻。待嫁女子在姓上冠以伯(孟)、仲、叔、季,如孟姜、伯姬等,男子一般是氏加名,如屈完。
古代起名,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婚姻。古代设有官媒,专门负责众民婚姻,届时会敦促适龄青年结婚,百姓如果不依令执行,还要受到惩罚。《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古代成婚非有媒人不可,在《诗经》中多有提及,如《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外,可以自由恋爱,就是每年的仲春之月婚节之时,《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周礼·地官·媒氏》贾公彦疏引王肃《圣证论》:“前贤有言,丈夫二十不敢不有室,女子十五不敢不有家。”
二、古代婚俗习惯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认为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顺序相承的阶段:
一、血婚制阶段。这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嫡亲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体互相婚配而建立的。
二、伙婚制阶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集体通婚。
三、偶婚制阶段。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但不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婚姻关系只是在双方意愿期间维持。
四、父权制阶段。这是一个男子与若干女子结婚而建立的。
五、专偶制度阶段。即一夫一妻制。
偶婚制阶段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早期是以女子为中心的,男女婚姻生活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走婚,即通过夜晚对女子拜访而实现偶居,男女双方都以各自母亲的家庭为家庭,在母亲家庭进行生产和消费,他们所生的子女由女性抚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我国纳西族、四川省的普米族曾经有过的“阿注”婚,就属于这种形式。
另一种是对偶婚,这种形式的婚姻虽然也不劳固,不排除同其他异性的交合,如有一方不同意,即可自由离散,但男子需出嫁到女方家,在维持婚姻期间,男子就住在妻子家,在那里生产和消费,分离之后,儿女仍归女方
发展到后期,随着男子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增强,对在婚姻中以女性为中心,男子向女子靠拢的形式产生了不满,他们希望以自己为中心,让女子归向自己,但女性并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凭借自己的力量,用武力将女子抢到自己家中,强行结为婚姻,这种行为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劫夺婚”的结婚仪式。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zhluyin
  • 文件大小1.89 MB
  • 时间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