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刘升娇
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宣汉636150)
【摘要】总结50例骨科手术术后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重视压疮高危患者的评估,压疮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预防措施,体位的护理,饮食的护理,促进血液循环,疼痛的护理,病情观察,皮肤的护理。压疮是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面系统的早期评估,早预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105-02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形成的原因包括压力因素,皮肤潮湿因素,营养状况,年龄及体温升高,矫形器械使用不当。压疮形成后不及时治疗,会感染会向深部组织扩散,病变如果累及到骨组织,骨头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出现骨髓炎。感染随着血液的循环进入血液中,可引起全身败血症的症状。严重的话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据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是95%以上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压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临床症状为患处皮肤颜色深度变化范围由红转白,无组织损失,深度破坏延伸到肌肉、关节囊及骨骼。用手指压迫时变白,放开手指后迅速再现红斑。发红区域的温度增加常伴有皮肤的轻微水肿,如果知觉正常,可以有疼痛色斑,体现出血管状态变化的严重性。色越重,皮肤的变化更剧烈,可由黑红色变化为青紫色。其特点是手指压迫
时无颜色改变,皮温有下降的表现,病损灶可感到柔软或硬化。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发生感染,感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血液中,可引起全身败血症,可危及生命。影响伤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一年期间重视压疮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针对性地把压疮的发生机制和护理措施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得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5—85岁,。其中脊柱手术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胫腓骨骨折9例,合并高血压,消瘦1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住院期间1例患者在术后7—10天内出现骶尾部皮肤暗红。
2 结果
47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经术前术后的有效预防和精心护理,发生一期压疮1例,该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皮肤完好。
2 预防及护理
评估高危患者
骨科卧床患者,被迫体位的患者,肥胖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体温升高的患者。因此,针对以上高危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的相关知识宣教是非常重要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压疮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怎样预防,而且是可以预防的。让患者家属主动配合护士翻身,树立早期介入预防为主的理念。
压疮相关知识宣教
患者对压疮往往是认识不足,早期由于不严重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如果不重视相关的护理和治疗,压疮会进一步的扩
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