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周二晚肖振中
学号:1404322148
什么是学术不端??
美国:
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
中国: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什么是学术不端??
百度百科
学术不端行为(英文:academic misconduct)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国外学术不端案例
资助被停,报复同事
霍森卡尼今年40岁,伊朗裔,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据其他同事介绍,2011年6月霍森卡尼的研究项目不幸被医院方面停掉,理由是研究进展太慢。另外,医院方面还发现,他提供给院方的关于自身背景的信息“不可靠”。失去基金资助的霍森卡尼非常恼怒,想到了疯狂报复他的同事,用恶劣手段破坏其实验工作。
7月1日,霍森卡尼展开了首次报复。他偷偷溜进实验室,故意将对照组小鼠与实验组小鼠相混淆。之后,他携带大量医院资产——包括干细胞培养基,抗体与其他样品外逃
华裔科学家被敲诈
2009年底,华裔科学家张志文(音)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的两篇关于新型蛋白质糖基化方法研究的重量级论文,因实验结果无法重现而被撤稿,在学术界引发很大反响。这次撤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志文存有重要实验数据的笔记本不翼而飞,导致实验结果无法重现。警方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张志文之前的博士后同事艾瑞克·蒂普曼是嫌疑人。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日本理化研究所小保方晴子(下称“晴子”)学术不端事件:今年1月,《自然》杂志刊登了两篇论文,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山梨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14名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培育出一种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STAP细胞,该成果随即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引发轰动。
论文发表后,众多国际研究人员表示,
两篇论文存在诸多疑点,其他研究人员都
无法根据论文制作出STAP细胞。
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
调查委员会公布最终报告,晴子等发表的论文存在造假等问题。
她的国外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麻醉学家查尔斯·瓦坎蒂宣布辞职,休假一年。
日本理化研究所导师笹井芳树压力巨大,于3月初提出辞职,但未获准。他甚至因心理压力太大而住院近一个月。8月6日,笹井芳树自缢身亡。
国内学术不端案例
学术不端案例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