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宽城区
天津路小学
姚春阳
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目录
作品名称
作品内容
作品中最出色的地方
作品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品名称
《青蛙写诗》教学实施计划
《青蛙写诗》授导型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计划
学习活动评价表
教学流程图
授导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目标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教学过程
作品内容
教学单元实施前的准备
具体内容
单元课程名称
青蛙写诗
上课时间
2011年11月15日上午8:00 第一节课
上课地点
多功能教室
学生人数
36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技术设备
连接网络的计算机,37台
教师机一台
服务器一台
软件环境
Web 服务器系统
IE 网页浏览器
学生技能要求
能够灵活使用IE浏览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积累词汇,感受语言的优美
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管理
提供本课学习的自评和互评表;适时适当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教学实施准备
教师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通知学生上课的时间、地点及做好课前准备
检查计算机等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与计算机老师提前联系,检查设备
教学实施计划
学科
语文
学校
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授课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师姓名
姚春阳
章节名称
一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一课
《青蛙写诗》
计划学时
1学时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是一首极富情趣、结构工整、朗朗上口的小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从而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这样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有情趣,很适合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
学习内容分析
授导型教学设计
一年级学生乐于朗读,想象力丰富,但要把一首优美的小诗读好,读得有感情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他们的识字能力已经有了,会很轻松的识字,可半扶半放。上学期接触了一点标点符号的用法,本课进行强调,让他们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是省略号。教学中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思维灵性和创新意识。
学习者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通过学习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春天,热爱生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学习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决措施: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中,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个性表达,挖掘学生的潜能。
随文识字。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以阅读带识字,以识字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以读促讲。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范读、领读、个人读、自由读等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诗歌内容浅显,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和教学时,我努力体现“三新”,即理念新,设计新,方法新;凸现“三重”,即重识字,重朗读,重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的理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多媒体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认读、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忆。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展示,学生朗读达到背诵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
通过媒体展示,加深了印象,了解了基本用法。
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学姚春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