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
《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105万平米玻化砖辊道窑设计
目录
前言……………………………………………………………………………3
一:设计任务书……………………………………………………………………4
二:窑体主要尺寸的确定…………………………………………………………5
三:工作系统的确定………………………………………………………………9
四:窑体材料的确定………………………………………………………………13
五:燃料及燃烧计算………………………………………………………………14
六:预热带、烧成带热平衡计算…………………………………………………15
七:冷却带热平衡计算……………………………………………………………22
八:排烟管道尺寸…………………………………………………………………28
九:参考文献………………………………………………………………………29
前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工业在人民生产、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陶瓷的发展与窑炉的改革密切相关,一定结构特点的窑炉烧出一定品质的陶瓷。因此正确选择烧成窑炉是获得性能良好制品的关键。
陶瓷窑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歇式窑炉,比如梭式窑;另一种是连续式窑炉,比如辊道窑。辊道窑由于窑内温度场均匀,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为快烧提供了条件;而辊道窑中空、裸烧的方式使窑内传热速率与传热效率大,又保证了快烧的实现;而快烧又保证了产量,降低了能耗。产品单位能耗一般在2000~3500 KJ/Kg ,而传统隧道窑则高达5500~9000 KJ/Kg 。所以,辊道窑是当前陶瓷工业中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先进窑型,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烧成过程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关键。没有合理的烧成控制,产品质量和产量都会很低。要想得到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提高产量,首先要有符合产品的烧成制度。然后必须维持一定的窑内压力。最后,必须要维持适当的气氛。这些要求都应该遵循。
我设计的辊道窑是连续式窑。窑炉总长余米,内宽米,烧成温度是摄氏度。燃料采用0#柴油。我设计的辊道窑,窑体趋向轻型化,燃料清洁化,烧成质量好,产量高,年产量达百万平方米。全窑采用新型耐火材料,改善了窑炉的保温性。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年产量105万m2玻化砖辊道窑设计
设计技术指标、参数:
1、坯料的化学组成(%):
SiO2
Al2O3
CaO
MgO2
Fe2O3
K2O
Na2O
IL
2、产品的规格:600×600×11mm
3、入窑水分:%
4、产品合格率:98%
5、工作日:330
6、烧成周期:68分钟
7、最高烧成温度:1190oC
8、气氛制度:全氧化气氛
9、燃料:0#=41800KJ/Nm3
二、窑体主要尺寸的确定
窑内宽的确定
产品规格:600×600×9 mm,可知砖的宽度为600 mm,考虑到烧成收缩率为10%,则:
坯体离窑墙内壁一般应有100~200 mm间隙,取150 mm。暂定窑内宽B=2500 mm,则可排砖数为:
确定并排3片砖,每片砖的间隙取25 mm,则窑内宽B为;
最后定窑内宽B=2400mm。
窑内高的确定
辊道窑的内高被辊子分隔成辊上高和辊下高两部分。对于辊上高的设置,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损坏的坯体能否顺利从辊棒之间掉下去,烧嘴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高度,气体与坯体之间的换热强度,气流通畅与燃烧空间。而对于辊下高的设置而言,主要是损坏的坯体能否顺利从辊棒之间掉下去即保证处理事故的方便。从传热角度来讲,烧成带以辐射为主,所以气体厚度要大点,内高稍高些。而预热带以对流换热为主,所以高比烧成带低,使得横截面减小,流速加快,提高对流换热强度。辊上高应大于制品高度,但对大件瓷品,则辊上高应比辊半径,垫板厚度,以及最大制品高度之和稍大。滚下高则主要时保证处理事故的方便,从理论上讲对焙烧建筑瓷砖的辊道窑下高最好应大于砖对角线的长度,但对于大制品按此计算会造成内高太大,即增大了窑墙散热,也不利于窑内传热,由于制品从辊上掉下,一般都发生了破损大件尤其如此,尺寸都比都比整砖小了,故根据各地辊道窑实际情况来看辊下高只要大于或等于制品长边就足够。再结合经验数据,内高的设置如下(单位mm):
温度较抵处:预热升温段40~800℃即1 ~18节
冷却降温段800~80℃即43~56节
温度较高处:烧成升温段800~1180℃即19~36节
急冷降温段1180~800℃即37~42节
位置
第1-18,43-5
辊道窑炉设计书__年产105万平米玻化砖辊道窑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