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新成果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品社课突出“三活”彰显课程特色
惠民县淄角镇中心小学张美丽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活动型的课程,课程本身就要求教师采用“回归生活”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而个性化教学设计必须是有依据的,不是随心所欲的。课程的教学同样又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是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三活”是关键。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够突破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以积极的态度、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外出学习经验,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生活、活动、活泼”三活,提高品社教学实效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生活:内容源自生活,目标指向生活
在外出学习研讨中,很多老师都谈到“教材内容陈旧、过时”的问题。的确,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大都编写于七八年前,有的甚至超过了十年。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我们去旅行》中,教材所展示的“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60000多公里”,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更新为100000公里。此外教材中“五条铁路干线”中横贯东西的“沪杭—浙赣—湘黔—贵昆”四条线路已经贯通上海至昆明,并于2007年更名为
“沪昆线”。记得有位老师在执教还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领略雪域风情》一课时,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或游客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模拟旅游活动中充满乐趣地学习。
因此,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源自学生生活。在执教《垃圾的危害》时,如果不用教本上的图片,而是向学生展示孩子们身边的关于垃圾污染的照片,这样就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一些。这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深入学生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以学生真实的现实生活为起点进行学情调研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课堂就体现了“内容源自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实施以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成为挂在老师们嘴边的词。然而,具体到一节课,如何确立“三维目标”,又让很多老师感到为难,最难把握的是“三维目标之间怎样区分、如何联系”。比起其他学科,思想品德课程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指向孩子的生活。”我们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让孩子们增长知识,更要让孩子们获得能力、掌握方法、得到陶冶,最重要的是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孩子们上完《我是守纪律的孩子》,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守纪律,;学习了《我们去旅行》,孩子们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交通图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交通工具,并指导外出旅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上完《有规则真好》、《交通规则我遵守》等,孩子的出行会更安全;学习了《我来想办法》,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动脑筋、想办法
……可以说每节课就都较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指向生活“。这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就不再只是成为挂在老师们嘴边的词。
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

创新成果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vend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