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讲青铜器幻灯片.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铜器
青铜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合金,它远比红铜坚硬,同时铸造、锻打性能优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和繁荣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礼制色彩的制品。秦汉以前的青铜器,可分为用于国家和宗室大典的礼器、一般日用器皿和陪葬用的明器三大宗。除了专门为王公贵族死后陪葬的明器外,其它青铜器按照使用功能,又可以分为兵器、乐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具和车马饰物等。
青铜器是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青铜工艺
中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发现于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镇的小铜刀和永登县蒋家坪的残断小铜刀,制造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300年之间。至于黄铜残片的发现,则在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时间约为公元前4700 年左右。在更迟一些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此时人们已能制作青铜的容器。
商代饮酒器青铜爵
中国青铜工艺自夏代开始,经商代、西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还含概了许多边远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
我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作为贵重的合金,主要被制成礼仪用器和兵器,多用在祭祀祖先、宴请宾朋、赏赐功臣、纪功颂德、战争等重大场合。从礼制看,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是庙堂中不可缺少的宝器,礼器使用的种类、数量及大小,更是贵族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标志。随着不同阶级的演化,青铜器的形制、器类和纹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其众多的种类、繁复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多彩的铭文和高超的铸技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面貌的写照。
饕餮纹鼎
商代青铜礼器上的装饰纹样,最突出的主题是兽面纹。其特征是一个正面的兽头,以竖直的鼻梁作为中线,形成对称的构图,左右分布双角、双眉和双目,鼻梁下是翻卷的鼻头和张开的巨口。有的兽头两侧伸出利爪,因其形体细小,更反衬出兽面之大与狰狞可怖。也有些兽面两侧均有身躯、腿和足爪,以及尾巴,似乎是双身共有一个头,。
北宋时的金石图籍中,认定兽面纹就是传说中所谓的“饕餮”,是“有首无身”、贪得无厌的食人怪物。但称兽面纹为饕餮,并不十分贴切,因为这种纹饰并非只有头无身,特别是较早的作品,其身躯甚为明显,同时它的双角常似羊角或牛角。总之,图案表现的应是自然界找不到的怪兽,它那狰狞的面容,常常给人以沉重、压抑、神秘和恐怖的感觉。以之为青铜器的主题纹样,使礼器增添了神秘可畏的色彩,体现了礼器拥有者的森严权威。这可能正是商王贵族所希望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是兽面纹日趋流行的原因。除了兽面纹以外,夔纹、龙纹、蝉纹、鸟纹、蚕纹、龟纹等也是商代青铜器常用的纹饰。
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
商代(约前16—前11世纪),鼎成为青铜礼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器。夏之后铸造的一些巨大的青铜鼎,在20 世纪多有出土,其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司母戊方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它高133 厘米,重875公斤,鼎体方形,附有两个直立的巨耳,体下有四只粗壮的圆柱形足。鼎体腹边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平素光泽,显得浑厚庄重。直立的耳廓上的纹饰,是猛虎噬咬着瞪目张口的人头,狰狞而神秘。鼎的腹壁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据考证,它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戊而铸造的,“戊”是他母亲的庙号(帝王为他死后的亲属颁赐的一种尊称)。
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铜鼎鼎铭细部
司母戊铜鼎鼎耳细部
司母辛鼎
司母辛鼎
,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5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地,腰边底饰乳丁,足上部兽面醒目。
商中期兽面乳钉纹方鼎。鼎用以盛放食物,是祭祀、宴飨等活动中最重要的礼器。
兽面乳钉纹方鼎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90年——1300年)
1974年河南郑州出土
通高87厘米
口长67厘米口宽61厘米
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口呈长方形,上立二次铸成的拱形立耳一对,深腹,腹壁微内敛,平底,下有四个上粗下细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铸单线兽面纹一组。每面两侧与下部饰乳钉纹,足上部各饰兽面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
西汉鸟篆文铜壶,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壶身用金银丝嵌错出古代美术文字鸟篆文和动物纹带。
除了各种纹样外,青铜器上还常常刻铸有文字。早期青铜器铭文一般很少,只有几个字,内容多是器物的主人及父辈名,表示器物的归属。到商末西周时,铭文开始增多,达几十字上百字,多的甚至近500字,简直是将一篇文章刻了上去。这些铭文中不但有明确的纪年,而且大段记事,其中大多是记录某次占卜或征战过程。它们无疑是研究当时史实的重要文献资料。如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器腹内底铸铭文4行共32字,大意

第三讲青铜器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i
  • 文件大小4.93 MB
  • 时间2018-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