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
丝绸之路上的唐时明月
(文\君悦)
这是突隆在中华大地的一隅黄褐色——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部。
站在这隅黄褐色,我一次次地回望。黄土的沟壑会凿进多少历史的离合悲欢?岑静的大漠会袅然历史怎样的吟啸歌哭?……

1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展开中国的历史卷帙,战燹将其熏得焦黄。卷帙的褶痕,杜甫的《兵车行》犹粘着霉斑,扯着蛛网,合着新鬼旧鬼一起恫哭——
公元756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北边起事,反叛唐帝国。接着,潼关破,叛军压境,玄宗皇帝惊慌逃往西蜀成都。长安转眼沦陷。杜甫目睹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帝国,在劫难面前的仓皇悲恸后,不禁怆然涕下。这阴天冷雨打湿的诗句,吟得凄凄惨惨戚戚。
姑且,我们按史学家的观点,将唐玄宗、唐肃宗时的安史之乱,看作唐帝国、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及衰的分水岭。
昏聩的帝王,跋扈的蕃臣,从内部腐透了的唐帝国,不堪兵乱的一击,摇摇欲坠起来。这隅黄褐色上一季比一季、一年比一年冷冽的季风,吹殒了司马迁“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诳言,也吹冷了唐帝国的勃勃雄心。都城东迁了,经济重心东移了,中华文明随之东渐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周秦汉唐,立国西北”就能“抚柔天下,气象博大故国祚绵长”的神话破灭了。这里蜕变为一粒“蛮荒”的沙,游离在传统中国之外。
也就是从那时起,宗教的神秘熨贴着战争遗留的疮痍,润濡了从黄土到人心的每一寸干涸,风啸马鸣的调子渲染了几个世纪的荒凉。
1935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这里进行了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时事的考察探究后,著成了“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中国的西北角》。
于是,这隅黄褐色就以一个朴拙的名字,中国的西北角,从伏羲女娲的传说中走来;从老子出关的《道德经》走来;从古时边塞的诗行中走来;从游牧文明铁蹄的扬尘中走来;从“瑷珲——腾冲线”(1935年,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划下的一条人口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文明分界线)的彼端走来,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晰和具体,挤进了现代传媒的话语,阑入了民众的视野。
生活方式的非儒教化,信仰的多元化——中国的西北角,终被传统中国谅解、包容,并接纳。尽管还有些许的鄙夷和蔑视。
在此之前,她一直在中华文明的留白处茕茕独行吗?
19世纪伊始,世界上没有哪个文明,没有哪片蛮荒不被西方的“普世文明”辉耀,不被西方的“好奇”征踏。
这不,19世纪末,蓝瞳金发的探险家、学者就先于中国,嗅到了西北角历史的厚重、神秘及丰繁。
1877年,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甘肃和新疆考察。从东面跋涉千里的商队引发了他的思考,这是否就是古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运送丝织品为主的贸易通道呢?
思考将历史的碎忆,时空的断点重新拼合、缝缀。
“丝绸之路”,一个写实又写意的名字,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被李希德•霍芬第一次标注进了他所著的《中国》一书——“从公元前14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首先在西方,从名词概念走向了学术研究。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这条始于汉代、匿于明末,东起长安、西至罗马,横跨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大道,因有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辗转于此,故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英国人斯坦因来了,法国人伯希和来了,美国人华尔纳来了,俄国人科兹洛夫来了……仅1876年至1928年到达中国西北角的探险队就有42支。从来都没有接待过“洋鬼子”的西北角,那时是否也有些手足无措?惶惶不安呢?不管怎样,这些“洋鬼子”探险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深入荒漠腹地,探入生命禁区,惊醒了丝绸之路的点点记忆:黑城遗址,西夏至元代丝路的走向;莫高窟,佛教东传的生命轨迹。
但,他们不单单是探险家。
他们走时,大箱小箱,车载马驮,卷携走他们的“劳动果实”——西北角沉眠了几千年的历史。车辙的尽头,是一穴穴盗空的古墓,一面面剥残的壁画;一龛龛被大肆洗劫的经房。憨朴的乡民震怒了,抄起的铁锹、斧镢吓退了华尔纳再度的抢夺,却吓不退撕割中国的西方殖民狂飙。
之前的1860年,圆明园熊熊的烈焰,焚毁了西方文明的“假面”。世界的良心被炙痛了。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一

回望中国的西北角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bohn97
  • 文件大小98 KB
  • 时间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