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概论
第六章信息流通: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
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提要
经济学导言
信息商品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商品的价值和价格
信息商品的效用测度
信息商品的供求分析
信息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信息市场的模式和结构
信息市场失灵
信息搜寻
导言
马歇尔(1890):“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马歇尔界定)
曼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它在社会科学中占居首要地位”
导言
*为什么要讨论经济学:
导言
古典经济学:
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指约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出版(1776年)为奠基(“这可以看作标示了经济学的诞生”,P·Samuelson)。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以《人口论》闻名的马尔萨斯(. Malthus)。在亚当·斯密之后,批判并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则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导言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有所不同。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
导言
*阅读: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要研究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何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国富论》共五篇:
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
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导言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为研究对象。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J·Henderson) 。
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个量分析方法)。
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导言
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为研究对象,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P·Samuelson)。“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E·Shapiro),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信息学概论》第6章 信息流通: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