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颌面部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祁韶鹏田自锋王栋明(西藏军区总医院西藏拉萨 850000)
随着近几年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颌面部外伤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危重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总结急救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5-47岁,平均年龄25岁。
车祸31例,锐器砍/刺16例,坠落8例,爆炸2例,钝器击打8例。
面部软组织挫裂伤13例,上颌骨骨折6例,下颌骨骨折46例,伴颅脑损伤21例,伴其他部位骨折17例,伴眼球损伤4例,伴出血性休克14例。
2 急救处理
患者接诊后首先监测生命体征,清除口咽部血块和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有休克征象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清创缝合面部伤口,彻底止血;及时排除颅脑损伤,请神经外科会诊给予适当处理。
3 结果
例患者中治愈出院64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18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其他科治疗。
4 讨论
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解剖结构复杂且与颅脑、咽喉、眼眶等重要器官毗邻,外伤后多伴有面中部、鼻腔、鼻窦、眼眶、视神经、颅底等多部位损伤,
病情复杂且危重。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十分重要。在西藏高原地区因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给急救处理带来了更大挑战。正确处理气道、出血和循环及复合伤情况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主要救治体会如下。
,确保气道通畅。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机体长期处于低血氧饱和度状态,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解除窒息,避免组织缺氧损伤。对于阻塞性窒息应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应牵出后坠的舌体,固定活动的骨折块,上颌骨骨折者固定上颌骨,并采取头侧位,防止软腭下垂,阻塞呼吸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早给予吸氧,缓解组织缺氧。由于高原创伤休克对氧的需求量大,救治中除长时间给予吸入较高浓度氧外,还应尽早补充血循环中的红细胞,使血液有足够的携氧能力,保证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
。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缝合条件时应予以压迫、填塞等方法止血,如动脉博动性出血无法控制,必要时可结扎颈外动脉。条件具备时应及早缝扎止血,严密缝合伤口。
。根据患者血压、脉膊和黏膜色泽等评估失血量。有休克征象者及早给予抗休克治疗,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早期高渗晶体液输入过多过快也比平原地区更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治疗中应格外注意。有研究表明, ~ 2倍左右,明显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地区的汉族休克
高原地区颌面部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