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秦俑漫笔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赵建精
教学目标
学习从理清作者参观顺序入手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方法。
学习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视角,立体地再现我国古代文明的方法。
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说明:
本文通过对被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俑的描述,展示了栩栩如生、蔚为壮观的秦兵马俑盛景,再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作者思路清晰严密,具体表现在文章结构的清晰严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文章前后的连贯照应。要想更具体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学会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的观察角度既有全景式的俯视,又有特写式的近看。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装束,有点侧重于姿势,有点突出其精神。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兼以议论和抒情,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炽热的感情。所以,应着力于让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以参观的先后顺序来构建散文布局,进行记叙、描写的特点,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炽热感情——民族自豪感。
说明:
思路是抽象的,但它在文章中反映出来则是具体的,那就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记叙的是作者参观秦俑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是以作者参观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从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入手去揣摩作者的思路。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化静为动,把兵马俑写得栩栩如生。所以,应着里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与感受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准备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提问:你了解秦兵马俑吗?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秦兵马俑资料。
让学生对兵马俑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散读课文初步感受
提出要求:划出生字词;说说初读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
检测和整理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文章篇幅不长,但涉及到的词语较多,有些词语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对这些词语的音、形、义做整理和检测。
研读课文提升感受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说说世界名人盛赞秦俑的原因。
自读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到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及至分析文章前后内容的呼应,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严密清晰的写作思路。
通过个人感受、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秦俑的所在地、始皇陵的规模、秦俑的价值和发掘的意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因此,此教学环节的流程是“结构—内容”。结尾写到世界名人盛赞秦俑,以此为理解内容、主旨的切入口,更能激发学生探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民族的自豪感。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特色
【精品】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秦俑漫笔》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