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哥特艺术与当代哥特艺术
古典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1140—1144年路易七世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而后才开始波及全欧洲。古典哥特式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涉及到多极的评价,并且因为欧洲民族发展中的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持久的美学标准和审美原则的观念之争。当代哥特艺术设计伴随着哥特音乐的发展而出现,具有黑暗、死亡、阴郁、神秘的内涵和风格特征,体现出了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当代哥特艺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另类特质与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提到“哥特”一词,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饰或者装饰画。而它最初用来指代德国古民族。美术史上的“哥特式艺术风格”指的是12至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哥特”一词又开始被认为是和黑暗、奇异、鬼魅相关联了。
阴郁、颓废、暴力、血腥、恐怖是哥特艺术带给世人的鲜明感受。哥特艺术与基督教的兴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黑暗之后,基督教文明逐渐臻于成熟。而主要服务于宗教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哥特艺术的显现程度是不一样的。哥特艺术风格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建筑,其次是雕塑,再其次是绘画。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与当时欧洲艺术的表现技巧、材料技术、传统积淀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中世纪早期的时候,哥特艺术多用于建筑。早期教堂大多是在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的变体基础上兴建的,当然拜占庭除外,拜占庭的教堂采用了帆拱和鼓座的创新设计,使得教堂在穹项的高度、跨度、内部的采光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罗马建筑要有进步。但是艺术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哥特式教堂在外部造型、建筑高度、室内空间、艺术形象等方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中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花窗、外部的高塔等成为其最为醒目的风格标志。这种风格标志强烈、不会与其他艺术语言混淆,最为浪漫地塑造出地面上的人们与天国的神灵相联系的实体形象,因而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
哥特式的雕塑是在中世纪雕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来分辨哪一件雕塑属于哥特风格的作品,必然要和哥特式产生之前的雕塑艺术风格、以及哥特式消亡之后的各种雕塑风格同时对比才能知道。哥特式雕塑风格最为强烈的还是教堂建筑上的雕塑。因为在哥特式之前的中世纪风格的雕塑,都太拘泥于建筑构建的形态。譬如人形的柱子,人物形象就很呆板,比例失调不像真人,别扭得很。哥特式的人物雕塑虽然有的也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柱子上的人形雕塑已经比较接近真人形象了,而且雕塑也大多挡住了柱子,尽管雕塑有时就是柱子的一部分,但是柱前的人形雕塑与柱后面伸出来的柱头看上去已经是脱离的,就仿佛柱子是柱子、人是人一样。而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上再出现人物雕塑时,其处理手法在此基础上更加灵活。不像哥特时期的人像,一个个与柱子一起立在那里。
现代艺术对于哥特艺术又有了新的定义,他们并不把哥特仅局限在艺术上,而是把哥特艺术作为一种形式的象征。比起洛可可艺术等来说,哥特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更多,更被认可。这可能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原因形成的后果。当代人越来越偏向于“黑暗,暴力”喜欢阴暗的艺术,来缓解现代社会带来的压力。但古典哥特文化实际
哥特式艺术对现代艺术及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