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
中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1
北京教科院
吴正宪
数的认识:
一上:20以内数的认识(含0的认识)
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下: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上: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
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下:负数的认识
0
1
“自左向右”,
数级拓展
“向微观”,
数域拓展
改变方向,
“自右向左”
2
内容
学段
《标准》
数的认识
第
一
学
段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第
二
学
段
第二学段的要求虽然课程内容总的条目数没有变化,但具体的内容还是有一些重要的调整。主要包括:小数、分数、百分数重点强调了理解他们的意义,以及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再要求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中关于“数的认识”的要求与以往有何主要不同?
在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二、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三、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
五、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四、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
4
一、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对自然数的认识则是从一年级一入学就开始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经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含义。
8
具体、半形象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9
模型、半抽象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10
完全抽象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数认识讲座(吴正宪)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