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从”“察举”取仕到“九品中正制”
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出于专制政治的需要,实行多途径选拔官吏的做法。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考察荐举上来的人才要按科参加考试。
三国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任用“贤有识鉴”者为各级大小“中正”。并以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评定人才等级,逐级上报核实,交尚书吏部选用。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为什么隋朝皇帝要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
背景: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炀帝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隋文帝
“分科举人”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开设进士科
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想一想
科举考试比原来的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 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扩大国学规模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开创殿试武举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科举制创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