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瓷纹饰——枝纹
清雍正·粉彩八桃过枝纹盘
枝纹简介: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清代细路连枝纹小盘一对
青花出戟花觚
青花出戟花觚款识
青花出戟花觚,,,。
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盖面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元,,,足径6cm。
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盖。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折枝花卉纹。
此罐形体较小,应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
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磁州窑,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径5cm,。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面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12cm,枕面长32cm,宽23cm;底长31cm,。
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处有八条竹节状突起,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刻划出筋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
此枕采用的竹节出筋装饰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风格,枕面画面精细生动,为磁州窑的高档产品。
八方形枕是磁州窑常见的枕式,在窑址调查中发现有专门烧这种枕的窑。传世八方形枕的装饰纹样多为折枝花鸟、莲池游鸭、鸡、兔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枕面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宋,高12cm,,。
枕呈腰圆形,素底,后部开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戳印的细密珍珠状小圆圈为地,主题纹饰为划花折枝牡丹,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各居一侧,卷曲的枝叶充溢其间。枕四侧面开光内均刻划卷草纹。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目前已知的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宜阳窑,山西介休窑、河津窑、交城窑等。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高53cm,,。
罐通体起瓜棱。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外壁釉里红纹饰共10层,近口沿外绘回纹,其下绘连续如意云头纹。肩部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变形莲瓣含折枝莲纹、朵云纹,连续如意云头含折枝莲纹。腹部绘四季花卉12组,均配以湖石。腹下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朵菊纹。胫(jìng音敬)部绘回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折枝莲纹。足边绘卷草纹。外底无釉。无款识。
此罐形体高大,釉里红发色虽略显灰暗,但主题纹饰四季花卉的描绘却细腻生动。纹饰布局繁密,层次清晰,体现了元末明初瓷器粗犷豪放的艺术特色。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朵及莲瓣纹。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心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
中华瓷纹饰—— 枝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