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公路热拌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城市道路和快车道可参考。
二、编制依据
国家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36-98《公路工程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版)第五章[技术规范]第308、309节;]
三、施工准备
1、试验室准备:
试验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质检机构,应配备足够的专业试验和检验人员,以及先进的检测仪器并搞好试验室的制度建立、仪器安装、调试、计量认证、设备与工作环境日常维护等工作,使试验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随时投入到各类检验和试验工作中。
2、技术准备工作
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施工前,完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得到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批准后必须铺筑100-200米试验路,进行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据此制定正式的施工程序。试验段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试验和检测,对检测成果进行分析,确定有关参数、设备配备、工艺过程及需要改进的工作等,并写出试验路总结报告。
试验路应确定如下施工和控制参数:
⑴确定拌和温度、拌和时间,验证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⑵确定摊铺温度和速度;
⑶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
⑷确定松铺系数。
检验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找出原因并重新铺筑,直至满足要求。
铺筑试验段前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按初步计划配备,并经技术交底、岗前培训;各种机具按要求配置,并经保养维修,性能良好;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经检验合格,生产配合比调试并经批准;下承层经验收合格,试验段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准。
试验时拌合场应做好打印记录,填好发料单(发料单要写明:运输车号,发料时间,出厂温度,重量等)。施工现场应做好到场温度,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碾压温度(初压、复压、终压)、碾压遍数等记录,并跟踪测量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标高等。
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即可申请正式开始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
四、沥青砼面层施工工艺及要求
1、施工方法
⑴沥青砼面层,采用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中拌制沥青混凝土,自卸车运至现场,全宽摊铺。
⑵调平方法,中、下面层采用基准钢丝法,上面层采用滑移式基准梁法。
2、施工工艺
⑴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①每天拌料前应对拌和设备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使各仪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定期对计量装置进行校核,保证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及集料的允许偏差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沥青保温罐与拌合楼的沥青存储箱连通,采用导热油循环加热,保证沥青混合料连续不间断地拌制。抗剥落剂在热沥青储备罐进沥青口处设沥青循环泵按流量比例添加(如有条件)。
③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60℃。矿料加热温度不大于180℃。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不大于160℃,不小于140℃。
④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混合料。正常拌和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⑤拌和厂拌出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或离析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
⑥如设成品料仓,需有保温设备,但储料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以混合料在料仓内温度下降不大于10℃为准。
⑦拌和厂应在试验室的监控下工作,沥青混和料的出厂温度不得低于《技术规范》的规定,高于正常出厂温度30
℃的沥青混合料应予以废弃。
⑧当集料为酸性石料或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可掺入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要求的抗剥离剂,掺入比例由石料抗剥落试验确定。
⑨拌制沥青混合料要严格按照试验提供的配合比实施。当热料斗供料不均衡时应调节冷料斗流量,不得用热料斗各仓的料相互代替。
沥青用量要求精确,需要修正时由试验结果确定,不得任意增减。要根据生产任务情况安排矿粉进场,避免作为填料的矿粉受潮,并不得生产无填料的混合料。
为改善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用矿料总量1-2%的矿粉、石灰粉、水泥作填料时应与其他填料混合均匀,有条件分仓添加的应分仓添加。
⑵混合料的运输
①沥青混合料采用15吨以上自卸汽车运输,车辆底部及两侧均应清扫干净,并涂油水混和液(柴油:水=1:3)且不让多余的混合料积聚在车箱底部。
②车辆装料应由前至后分堆放料,每装一盘料应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③车辆的运输能力应大于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在现场等候的卸料车不少于3辆,以保证摊铺机连续均匀不间断地进行铺筑。
④运料车应在离摊铺机30cm左
沥青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