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第14课
背景介绍
一、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大陆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请列举,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对中国发动的侵略事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国际形势
三、国内形势
国民大革命
国共对峙1927—1937年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
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最终侵占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蒋介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想一想:
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为什么会实行“不抵抗”政策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2年)(送审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