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吊庄移民"工程与民生效益.pdf黑龙江民族丛刊驴年第总第民族问题研究
"
文妮
醒朊褡宕笱В本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宁南山区“吊庄移民”的实施背景、过程及其取得效益,探讨了宁夏“吊庄移
民”工程关注民生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挑战。分析总结宁夏解决贫困的独特经验,对民族地区实施好民生工
程、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宁夏;扶贫开发;吊庄移民;民生工程;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 A1004-4922(2011)01-0039-04
“吊庄”一词的原始含义是一家人走出去一口占全区回族总人口的.%,北部川区回族
两个劳动力,到外地开荒种植,就地再建一个简陋人占全自治区回族总人口的.%⋯,绝大多
而仅供暂栖的家,这样一户人家住在两处,一个庄数回族分布在贫困的南部山区。因此,从宁夏整
19831体上来看,民族关系基本上可概括为“南部山
(区一北部川区”关系。
肃河西地区的个县、市、区,甘肃中部以定西为 3
代表的干旱地区的个县、区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利。宁夏平原位于宁夏北部,与河套平原相连,人
区的鱿农业建设的规划会议中,采纳了这们习惯将其称之为“川区”。宁夏川区得天独厚
一带有地域性的特色的名词,通过这一通俗名称的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
的运用,调动了异地农民迁移的积极性,也使思想境,其良好的地域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得移
动员工作得到了顺利进行,之后,它便被赋予了全民开发成为了可能,是宁夏发展引黄灌溉、扬黄灌
新的、超越了原来意义的新内涵。溉的理想之区。
一、宁夏“吊庄移民”工程实施过程地域移民模式的实施过程
宁夏“吊庄移民”工程的实施背景 1
1困带搬迁农民到扬黄新灌区,兴修灌溉配套设施,
决。宁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源含氟量高。另或者结合旱地改水浇地,就地重新规划建设新社
外,宁南山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发展落后, 区,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县内吊庄。
思想观念保守,由此导致的近亲结婚、早婚早育及 2
多胎生育的现象严重,加之医疗保障水平差,导致过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黄灌区无偿划拨大片
弱智、残疾人口较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脱贫和可荒地,由山区迁出县负责开发,搬迁、安置贫困农
持续发展的实现。民的一种移民方式,也是“吊庄移民”工程的主要
2形式。
出。民族关系主要是回汉关系,宁南山区回族人 3
收稿日期:一—
作者简介:文妮,女,宁夏银川人,研究生,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
··
民是经自治区统一安排,在迁入县已经开发而人
少地多的地方零散安插贫困地区农民,由迁入县
和迁出县联办的移民形式。
经济开发移民模式的实施过程
1
业为主,依托资源条件,注重科技兴农,发挥农业
经济优势,优化种植生产结构,农业开发型吊庄在
县内外吊庄中占大多数。
2
宁夏吊庄移民示意图
好农业的基础之后,使得地区产业能够得到长足
导作用。
的发展。如位于银北地区的隆湖开发区,开发区
2
内有包兰铁路和国道,隆湖大道呈网络
轻了迁出地人口压力,提高了生态效益,加快了脱
式布局,交通便利,依托这些资源,隆湖走上了
贫致富的步伐,同时加大了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
“兴工富区”的道路。
的力度。例如,同心县的高玲村,原是个贫困干旱
3
宁夏"吊庄移民"工程与民生效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