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专题和平崛起的最大障碍 ——台湾,你不该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副标题选自某篇文章的标题。
读此标题会有何感想?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都可能在心中涌现起一股悲愤、哀伤进而是热血沸腾之情。但对台湾问题了解得越多,越是可能还会产生出一种无奈之情。因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或者说两岸的统一并非有足够的理性、智慧和耐心就行,在最近的将来,它甚至可能是无解的!
真的那么悲观吗··· ···
1
宝岛台湾
2
引言——内政?外交?
台湾问题既是内政问题,也是外交或国际关系问题,因为:
它反映了中美的角力——台湾问题至今未解决的
根本原因是美国的阻挠
折射出中日的暗斗——某些日本人有浓厚的
“台湾情结”,念念不忘再控台湾
凸显了国际反华势力的险恶目的——借台湾问
题打压中国、限制中国的强大和崛起
3
引言——学理
对台湾的任何研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向未来,因为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台湾将向何处去?”对未来的叩问往往源于人们对历史的困惑和对现实的焦虑。台湾为何会演变成这样?台湾问题应如何破解?如此的一系列问号,将台湾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接在一起,使台湾研究成为最具有历史感和当代感的“中国显学”。
台湾研究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正在发生、且悬而未决”。历史的悬念即便属于过去时都引人入胜,更何况它正在发生,这就使台湾问题的所有研究有了一种预测的属性。但有关台湾的未来预测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既在于它“充满变数”,也在于它“即将验证”。
4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最重要)
2、是冷战的产物(美对华冷战从未真正结束)
3、是日本50年殖民统治的后遗症
另外,台湾问题延续至今天,也是“台独”势力日益猖獗的结果。
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传统。下图为台湾的郑成功庙
5
1)前“总统”李登辉有浓厚的亲日、媚日情结
其父在日据时代是警察,其兄李登钦是台籍日本兵,二战中在菲律宾战死,其灵位至今还放在靖国神社。
李登辉自小就在“皇民化”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去京都帝国大学就读。在1994年同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明确说自己在22岁以前是日本人,其曾取过的日本名有“李登次郎”、“岩里政男”。他喜欢日本人、日本报章在岛内是人所皆知。他会见日本人常用日语交谈。许多日本人在见过李登辉后称李登辉给人的感觉同日本人根本没有区别,甚至认为李登辉的爱日本“比日本人还日本人”(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9月23日,李登辉在冲绳的演讲中说钓鱼岛是日本的,并说日本文化就是有崇高的精神性及崇尚美学的混合体。结果冲绳一67岁的议员唐真弘安便感慨道:“李先生真了不起,比日本人还日本人。听了他的一席话,内心又敬佩,又高兴。”)
7
2)前“副总统”吕秀莲曾说“幸亏台湾割让给日本”。
3)二战末日本有一次在台湾征兵,只要几千人,结果竟有十几万台湾人报名去保卫“祖国”即日本。二战中,有21万台湾人加入日本军队参战。
4)台湾一名人曾讲过其祖父与父亲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绝然不同的感受——“我们胜利了”、“我们失败了”。可见日本的奴化教育“成果”多大。
5)2010年3月台湾“民众对日本观感”的调查结果是,最喜欢的国家52%认为是日本,8%认为是美国,5%是中国大陆。这与历年结果差不多。分析的结论是,日本的50年殖民统治至今仍对台湾有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8
相关链接(II): 日本、美国都曾搞过台湾独立
最早搞“台独”的是日本人。时间是1945年战败时。
美国也曾欲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1949年初,美国觉得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必败,便想把台湾分离出,以免美国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在东亚的战略部署出现重大缺口。为此美确定了阻蒋退台的方针,制定了先将台湾交联合国托管,后让台湾民族自决的分离台湾方案。为实现该方案,美极力拉拢当时主持台湾政、军大局的陈诚和孙立人,但二人都不愿背叛蒋介石而站到美国一边,加之蒋介石的反措施,美国企图最终未成功,杜鲁门总统被迫于1950年1月5日宣布: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不拟用军事干预台湾现在局势。
9
相关链接(III): 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一大区别
美国是把台湾问题当牌玩,而日本是当命看——美国把台湾问题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在东亚遏制中国崛起的一张王牌;而日本将台湾视作日本“千里海上生命线”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日本的说法是,日本海上运输的70%经过台湾附近)。
10
第十二章专题台湾问题(修改)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