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台湾问题
台湾省地图
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接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四省左护”、“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4公里,是中国第一大岛。人口2300万。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
这座孤悬海外的小岛与祖国分离的太久,但海下的土地紧紧相连,两岸的人民同根同源,这是割不断的情,斩不断的根……
第一篇台湾问题的产生
一、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公元230年,三国东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公元607年,隋炀帝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台湾。
南宋时,在台澎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
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列岛和琉球群岛。
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公元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
历史用它坚实的脚步证明了一个事实——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二、台湾在法理上属于中国
近代以来,在腐朽落后的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受尽了殖民主义的侵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次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1941年12月9日,中等条约。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应将窃取自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等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要求日本将台湾、澎湖等归还中国的立场。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样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拥有中国主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几次国际会议的确认下,中国对台湾有着无可争议的主权。
(一)“武力解放”方针时期(1949—1978年)
1、1949年3月至1955年4月为“单纯依靠武力”阶段
2、1955年5月至1966年4月为“以武力方式为主,以和平争取为辅”阶段
3、1966年5月至1978年12月为“继续维持军事对峙局面,集中开展外交斗争”阶段。
(二)“和平统一”方针时期(1979年至现在)
1、1979年1月至1981年8月为确立阶段
2、1981年9月至1984年10月为完善阶段
3、1984年11月至今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及丰富发展阶段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
1、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多项协议
2、经贸文化交流大幅增加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3、党派交流相当活跃
4、学者不断展开对话
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1、毛泽东的“一纲四目”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目”即: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都由蒋介石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后协商进行;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2)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读台湾问题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