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教学设计.doc《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
●教学思路
(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
(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
学与教的活动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设问引趣
教师引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用金字塔、空中花园设问引趣: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吗?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大致位置,便于稍后分析归类
自主
探究
学习
教师活动:通过四大文明古原的特征。
学生活动:结合地图,探究其他各类地形,包括特征和实例。
承转: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
作。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
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这么多色彩(图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②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气候时用了哪些词语?③这些词语反映了气候的哪两方面的特点?④四大文明古国大致处在哪些气候带上?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规律
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观念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展示】《世界地形图》
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课教学)
【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
学生分析平原特点:①宽广低平;②海拔低;③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