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集》的相关知识。
2、分析“木兰”的形象,培养我们孝敬父母的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习过程:
1、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是个以主人公木兰的名字为题,揭示了全诗的主要内容,并对主人公以想象的空间。他选自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的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2、导入新课,文题背景
《木兰诗》反应的历史背景与当时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叶,在蒙古高原颚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木兰出征的路线,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燕然山,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到这时时才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大乱,中国北部从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民愿望。木兰参加了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胜利而归。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传颂和赞扬。
3、情节梳理: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拒赏( )——与亲人( )。
4、(整体感知)依据内容填空:
木兰从军的背景及缘由、、、
、、。
写木兰为出征做的准备、、、
。
夸张地描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
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用夸张手法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通过木兰一串的动作,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
吟唱者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而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三、思考:千百年来,木兰的故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1)、木兰为什么辞官不做?说说你的理解。
木兰辞官不做,表现了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细,木兰不便明言,颇有喜剧意味。
(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
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以兔为喻,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敏。
四、写法探究:分析本文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成功塑造木兰这个形象的?
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军中的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军中同伴的惊惶,来侧面表现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6、你认为木兰是怎样一个人?你还能找出几个我国古代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吗?
淳朴、勤劳、坚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不贪图利禄的人。如:穆桂英、梁红玉。
五、小结课文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杀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六、业设计:
1、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
二、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得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2、整体感悟:
(1)文
孝文化 文档.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