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风沙
我的家在黄土高坡,西北风长年刮过!
风力侵蚀
指地表沙粒类松散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的迁移过程,是风沙活动和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开始,可分为吹蚀和磨蚀,前者为单纯风力作用,而后者为风沙流的侵蚀作用。在吹蚀和磨蚀作用下,地面分散颗粒的运动方式分为悬移、跃移和表层蠕移三种形式。
影响风力侵蚀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频繁的、超过起沙风速的风力条件及其与干旱季节在时间配置上的一致性,是风力侵蚀的动力基础;二是以物理性砂粒为主的地面组成物质的分散性,为风力侵蚀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表或风沙堆积物,因风蚀、磨蚀作用,相对细粒物质被运移后,出现地面粗化、荒漠化及蘑菇状风蚀地貌,后者往往又可激发崩塌等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的水力、风力复合侵蚀区,风蚀可加剧沟蚀。它吹失土壤耕作层中的细土、养分,使心土甚至岩石裸露,降低土地生产力;在种植季节使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机械损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还造成环境污染。我国西北地区和长城沿线的风沙区,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沙丘就向东南方向移动,每年1~3米,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开始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加速了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相互交融,增大了雨洪及干旱灾害的产生频率,植被破坏、植物退化、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黄河流域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
人说山西好风沙?
日前,听人唱了一首改编之后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沙,地废水没,无谷香,左首一指太慌山,右手一指是秃梁,啊,你看那汾河不见水流,满是黄沙,啊……
左云、右玉、平鲁、神池等县,属缓坡风沙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特别是冬春风力更大。强劲的风力能将表土和幼苗刮走,同时又在背风区落沙压埋农田,沙土将黑垆土压埋地下,形成沙盖垆或流动沙丘,每年沙丘南移5~10米。在黄河沿岸和一些土石山区,表土已冲蚀殆尽,岩石裸露,人们丧失了生存条件,只好搬迁他乡谋生。
黄土高原的风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