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阅读练兵专场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Ⅱ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
2006年7月17日中午,“哥德堡”号劈波斩浪九个多月,途经西班牙加的斯、巴西累西腓、南非伊丽莎白港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及新加坡,停靠中国港口第一站——广州南沙港,预计8月29日,将抵达上海。
7月18日,当广州人翘首期盼的“哥德堡”号出现在他们视野的时候,船上船下一片沸腾。象征中国与瑞典两国国旗的红、黄、蓝彩带飘舞在古老的木船上,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娅在众人的簇拥下微笑着走下舷梯。
时隔262年,这艘瑞典人花费了十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仿古船终于来到了广州。重建“哥
德堡”号、驾驶它重返中国——这是瑞典人的一个梦想。
“哥德堡”号回来了,却沉在了家门口
18世纪初,欧洲刮起一股“中国风”。在当时的欧洲,拥有中国瓷器是权贵的象征;穿中国服装是一种富有的体现;喝上中国茶,那更是奢华的享受。18世纪中叶,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相继成立了从事对华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苏格兰贵族克林•坎贝尔携巨资来到哥德堡,与当地富商通过上层关系获得政府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建造船只。1738年,继第一艘“东印度人”号后,第二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哥德堡”号正式下水。第二年,“哥德堡”号开始驶向遥远的中国,并且先后顺利地完成了两次远洋航行,带回大量的中国货物,包括西方人喜爱有加的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哥德堡”号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带来巨大财富。
1743年,“哥德堡”号开始了它的第三次远航。1744年冬天,“哥德堡”号从中国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载满了来自东方神秘古国的共计700吨上等物品。
1745年9月12日这天,“哥德堡”号抵达哥德堡港口,离码头900十之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刹那间,海水涌入船舱,在无数人惊恐的目光下,船身慢慢倾斜,带着庞大的身躯和满载的中国财富沉入海底。“哥德堡”号上的船员无一伤亡,救援人员还成功地从海水中抢夺回1/3的货物。光靠这1/3的货物拍卖所得的资金,就完全能支付这趟历时30个月的东方之行的费用。
巨大的利润空间刺激着商人们的神经。很快,瑞典东印度公司又张罗着重建一艘与“哥
德堡”号一样的商船。
第二艘“哥德堡”号很快建造出来了,只可惜第一次远航就在南非海域沉没。
商船沉了,“哥德堡”号还活着
上世纪80年代,“哥德堡”号探险热席卷整个瑞典,从沉船里打捞出来的商品让瑞典人兴奋不已。据说,当时被打捞起来的雍正年代的茶叶竟然还能泡出清香。深埋在瑞典人心底的航海梦想再次被唤醒,他们决定重建“哥德堡”号,再现当年航海的辉煌壮举。越来越多的赞助商挤上了赞助者名单,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交流团体也关注水“哥德堡”号的重建,瑞典媒体几乎天天都有“哥德堡”号重建的消息。
“哥德堡”号“监护人”之责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和王后西尔维娅身上。
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哥德堡”号,人们习惯于把261年前的那一艘沉没于哥德堡港口近海处的商船称为“哥德堡”一号,把沉没于南非海域的那股帆船叫做“哥德堡”二号,而把今天事隔200多年后重新驶入广州
高考阅读练兵专场·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