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中
国
近
现
代
班级:物理大一班
组员:彭婷 20120511380
王静 20120511392
李璐 20120511383
蒲梅芳 20120511
前言
近现代的中国是懦弱的,自闭的,自大的,不懂变通的;中国的近现代是黑暗的,窒息的,充满了死亡气息。
19世纪的中国陷入了一个沼泽时代,即不管你是否挣扎,反正都是会沉下去,或许这时的挣扎只会让那时的中国更快的进入消亡。
那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破而后立。只有完全打破那时中国所存在的制度,甚至可以说是摧毁现有的制度以及思想,才有可能拯救中国。而那时的中国国民以及掌权者,完全出于鲁迅的有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种状态。在那篇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一所屋子,里面挤满了人。屋子里面琳琅满目,人们很高兴,也很满足,他们在里面唱歌,跳舞,对外面的人洋洋得意。他们玩得很累,想休息。但他们又怕外面的人觊觎自己的财产,于是他们同心协力
的将门窗定死。他们自认为这个方法特好,于是他们洋洋得意,并且放心大胆的进入了睡眠。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进入了熟睡,所以他们没有发现屋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可能有一两个还有没熟睡,但他们不知道是否应该大声叫喊,将他们从美梦中惊醒,然后共同找出求生的路径。他们犹豫不决,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究竟是爱他们究竟还是害他们?——在美梦中同上奈何桥,总比醒来后的绝望和在绝望中的挣扎、相互倾轧以及恐怖好得多……这些个意念动荡、摇摆不定的人,就是那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比如:鲁迅,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但是那时的他们早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冲不破那些门窗,无法自救。这时的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从外面摧毁屋子,冲破门窗。
当时的中国,也是面临这样的情况。所以说,那时所有对中国的侵略就如一包中药,彻底根治了当时的中国。但是那药太苦,太涩,以至于后来的人们都忽略了它是一包药,而认为它是一把刀,而且是一把只会伤人的刀。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是不行的。而在19世纪早期,中国此时还出于封建帝国主义制度。然而这种落后的制度完全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也注定了中国挨打的事实。因此中国必须彻底覆灭这种制度。
根据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
在1840年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那时的人们没有民主权利,更不曾知道有民生,民权。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闭关锁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虚幻中无法自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屈辱的条约并不能让统治者完全清醒,随后太平天国的建立几乎让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清朝统治者不得不重用汉臣并在洋人的帮助下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经制之师”的八旗和绿营的腐败从侧面反应出整个清王朝的腐朽。清王朝作为我们封建史上最后的王朝,虽然吸取历代专制统治的教训,丰富了专制统治的经验。但是在经历过康雍乾盛世之后不断地衰败,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已成为强弩之末,封建统治摇摇欲坠。统治集团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在西方列强以华治华的政策下,统治集团逐渐买办化,成为殖民统治的工具。此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人民处于封建统治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双重压迫之下,过着饥寒交迫且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一个处在外来侵略者瓜分统治之下,主权不断丧失的国家谈何发展呢?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虽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未被废除,但是自由劳动力的产生还是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出现,清政府为了筹集巨额赔款而放松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列强的夹缝中缓慢发展。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使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同时也激发了民族的觉醒意识,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应运而生,从而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想通过变法来达到目的,但是最终在封建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清政府也彻底沦为侵略者的统治工具,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深知采取和平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是不可能的,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黄兴等人创立了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给苟延残喘的清王朝致命一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一个资
历史论文浅谈中国现代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