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课程标准
(三年制中职)
目录
9
(一)《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9
(二)《宠物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17
(三)《宠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25
(四)《宠物药物学》课程标准 32
(五)《宠物临床技术》课程标准 39
(六)《宠物品种识别》课程标准 47
(七)《宠物饲养管理》课程标准 51
(八)《宠物疾病诊治》课程标准 58
(九)《宠物实验室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67
(十)《宠物外产科》课程标准 74
(十一)《宠物护理与美容技术》课程标准 80
(十二)《宠物驯导技术》课程标准 88
(十三)《宠物店经营管理常识》课程标准 95
(十四)《观赏鱼》课程标准 102
(十五)《职业礼仪》课程标准 109
(十六)《宠物营养与食品》课程标准 115
(十七)《机电常识》课程标准 119
(一)《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教学时数:96学时(理论45学时,实训45学时,综合实践6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1 概述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是中职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其它专业课的核心基础。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宠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宠物有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掌握被皮、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重点熟悉犬、猫的解剖特征。本课程与后续的《宠物微生物》、《宠物营养与宠物食品》、《宠物美容与护理》、《宠物饲养技术》、《宠物病理》、《宠物药理》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倡导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本课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宠物解剖生理》作为一门研究宠物体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的科学,体现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思想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教育的理念,我们在教学内容建设中建立了课程标准。理论部分主要讲述宠物有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学习主要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生化机理。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同时配合录像、实体解剖、标本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以学生对犬、猫进行实体解剖为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考核采用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积极倡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精讲与多练、讲与练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牢固掌握宠物解剖与生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开发思路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以培养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掌握被皮、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组成,掌握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重点熟悉犬、猫的解剖特征。宠物解剖生理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2 课程目标
2. 1 知识目标
(1)掌握犬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
(2)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
(3)掌握犬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各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
(4)掌握犬、猫二者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点。
:
(1)熟悉犬全身骨骼、关节的名称。
(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