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嘟嘟的故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嘟嘟的故事
怀着童年伤逝的情感,我们很能理解作者的困惑:由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在习得社会规范的同时,是否意味着要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封闭?人类本性中那些至纯至善的成分难道就不能保留下来么?    这是作者在同我们的讨论中反复提及的问题。作者自己无法解答,而我们的讨论似乎也只是停留在理想的层面,这一切到最后让人有些沉重。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事情并不如想象中悲观。在与宋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中国儿童教育的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自觉思考与探索中“发现了儿童”。
    “发现儿童”必将引导出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儿童观。
    这种儿童观正是现代教育的起点,它意味着对儿童世界、儿童成长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主张成人给予儿童更富人道的影响。
    什么才是更富人道的影响呢?
    首先它并不放弃对儿童成长的指导。粗暴和专制地将儿童当作“成人世界的附属”当然不正确,但完全把成人作为儿童的对立也不正确。更富人道的儿童教育应通过对儿童天性、儿童世界和儿童文化更仔细更科学的了解来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儿童成长。
    其次这种教育影响要求教育者既拥有儿童本位观,能够融入、尊重儿童,又应该是一个理解儿童成长愿望、具备人格魅力的成人世界代表。
    在学校教育中施与这种影响的人是教师,因此,一个具备现代文明精神的教师,理应是儿童文化、儿童世界的“守护者”,是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那个过滤、筛选社会文化的“把关人”。
教师,用鲁迅的话说,应该“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一切需要主动创造、自觉担当。惟此,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健康而美好的儿童未来。
   “嘟嘟”,浏览刚拿到手的一年级新生名单,这个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在取名趋于生僻,意蕴深刻的年代,这个近乎口语的名字显得简单、亲切,充满童趣。真是个适合孩子的好名字,我心里想着。
    第二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我在教室里忙着。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破锣嗓”:“啊呀,这就是一(2)班啊,怎么这么小,还没有我的幼儿园大呢!”教室里顿时安静了:窃窃私语的孩子停止了说话,翻看新书的孩子抬起了头,就连几个“哭包”也止住了抽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声音的源头。“破锣嗓”可不管这些,她旁若无人地走了进来,歪着脑袋继续打量着教室里一切陈设。我正想开口询问,小姑娘像发现新大陆似地看见了我,一个箭步冲过来,嗓门更大了:“老师,跟我走,我在一个地方发现了秘密!”她不由分说地拉着我的手就想往外跑……
    这就是嘟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现在想来还是那么清晰:与她的年龄和瘦弱的体型极不相配的“破锣嗓”——她妈妈后来告诉我她从小就是个“好奇宝宝”,整天就像汽车喇叭似的“嘟嘟——”“嘟嘟——”不停发问,常常弄得大人难以招架。嗓子渐渐坏了,她便拥有了现在这个名字。最有特色的是两条羊角辫,和一般女孩儿不同,扎得高高的,分得很开,硬硬地翘在头两侧,这也就成了她心情的“晴雨表”。“羊角”乖乖地趴着,准是她又对什么感兴趣,全力研究呢;“羊角”随着脑袋像拨浪鼓一样左右晃,肯定是她不高兴了;“羊角”一颠一颠,上下运动表明她很开心,当然后者的状况更多些,她总是很快乐的。
    尽管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真没见过比她更阳光的孩子了。学新本领了她高兴,被老师表扬了她高兴,奶奶出院了她高兴,邻居家的阿姨生小宝宝

嘟嘟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18-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