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的地貌》说课稿
祁阳县明德小学王新文
尊敬的领导、专家、评委,大家好!我叫王新文,来自祁阳县明德小学。我的说课内容是湖南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2课《风光无限的地貌》。现在我从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及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的教材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有初步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故事》之后,进一步拓展为对地貌进行观察、学习、探究的课程。《风光无限的地貌》这一课主要是在学生认知地球形状及大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认识不同的地貌。教材设计了“壮美秀丽的地貌”、“美丽的家乡”、“制作家乡的地貌模型”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懂得“欣赏”、善于“描述”、学会“制作”,从而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习、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认识不同的地貌;
(2)精确描述各种地貌的特征,制作家乡的地貌模型。
、态度、价值观:
(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培育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各种地貌的特征,鉴别地貌类型。
难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法描述自己家乡的地貌特点。
四、教学准备
认识到这些教学重、难点,为了更真切的实施教学,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风光无限的地貌》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a、探究研讨法
b、分组讨论实验法
c、多媒体辅助法
学生的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厉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部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你欣赏);
师生互动,传授新课(请你鉴别);
小组讨论,交流新知(请你描述);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请你制作);
首先是“请你欣赏”,也就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快乐竞猜”的活动,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幅不同地貌风景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猜出图片分别是什么地方,并提问为什么会有风景各异的地貌,引出地貌的概念。
设计意图:以美景的欣赏导入新课以及新概念,让学生在美美的意境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接下来是“请你鉴别”即师生互动,传授新知的环节,这个环节中我会在课件上向学生出示几种典型的地貌图片及其特征,让学生在欣赏与鉴别中掌握各种地貌特征。
第三个环节是“请你描述”,这是小组讨论,巩固新知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我是小小演说家”的活动,我会指导学生采用图片加文字解解说的形式进行描述,在学生
《风光无限及地貌》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