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休克药
休克是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强烈侵袭时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为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共同的发病环节是交感-肾上腺系统强烈兴奋,导致微循环障碍,全身组织和器官血液灌注不足,造成细胞的营养物质及氧供应不良,细胞代谢产物不能排出,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症状。
如果持续时间过久,细胞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细胞膜及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浅表静脉塌陷、脉搏细数或测不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病人将急转到不可逆的阶段,使生命器官的功能发生严重损害而造成死亡。
治疗休克应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保证有效通气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细胞代谢等。目前随着微循环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休克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休克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单用升压药提高血压的方法,转向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其药物治疗由单纯以血管活性物质改善微循环的方法,发展到联合应用血管内皮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抗血小板药、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拮抗药、以及细胞能量合剂,稳定细胞膜及基因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降低了休克的死亡率。
用于抗休克的药物主要有: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扩血管药、缩血管药和正性肌力药物如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一些与抗休克有关的药物如阿片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
一、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
(一)扩血管药物
硝普钠 Sodium nitroprusside
【作用与作用机制】本品能直接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左室射血阻力及左室充盈压,从而增加心排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同时本品不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因此使心肌耗氧量降低。硝普钠能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及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GMP水平,舒张血管。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尤其适用于左室射血阻抗或左室充盈压显著增高(>20mmHg)的患者。此外可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无明显不良反应。本品的毒性反应来自氰化物和硫氰酸盐,氰化物是中间代谢物,硫氰酸盐为最终代谢物,如果氰化物不能正常转换为硫氰酸盐,则硫氰酸盐血浓度虽正常,
也可发生中毒。长期或大量用药,其体内代谢产物硫氰酸盐在血中浓度过高时,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妨碍碘的转运。肾功能减退时,排泄速度减慢,硫氰酸盐的半衰期延长,易蓄积中毒,出现恶心、耳鸣、肌痉挛、定向障碍、精神症状、视力模糊、谵妄、眩晕、气短等症状。为防止蓄积中毒,持续滴注超过48小时,应监测血中硫氰酸盐的浓度,当其浓度大于10mg/100ml时应停药。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可出现反射消失、心音遥远、昏迷、低血压、脉搏消失、皮肤粉红色、呼吸表浅、瞳孔散大。此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静脉炎,代谢性酸中毒等。
,对光敏感,应临用前配制,并注意溶液配制时间超过4小时不宜使用,溶液内不宜加入其他药品。药液对局部有刺激性,静滴时谨防药液外漏。
抗休克药物PPT课件[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