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选修
总学时:57 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15
适用对象: 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系。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为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技术,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掌握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
,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一、绪论
教学目的:
掌握诊断学的学习要领,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熟悉学习诊断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诊断学的内容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诊断学的性质、特点和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了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懂得如何去接触作为社会的人的病人
诊断学重点内容:常见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病史采取的方法、技巧和主要内容;体格检查的技巧和规范(视,触,叩,听);主要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病史和体格检查记录的规范化书写
3、理解医学技术发展与临床基本技能的关系
4、了解什么是完整规范的临床诊断
5、诊断学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学时数和方法:
1学时。
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
复习思考题:
试述诊断学的性质和特点?
诊断学有哪些基本内容?
何谓症状与体征?
试述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如何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试述学习诊断学的基本要求。
常用英语词汇:
诊断学 Diagnostics
问诊 inquiry
症状 symptom
体征 sign
体格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初步诊断 primary diagnosis
第二篇常见症状学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与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特征,能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制和临床主要特点;使学生充分了解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有关的症状进行问诊。
(一)发热
教学目的:
掌握热型的临床意义和发热的问诊要点。
熟悉发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伴随症状。
了解发热产生的机制。
教学内容:
正常体温及测量方法
发热的病理生理
低热/中等度热/高热、急性/慢性发热、原因不明发热(FUO)的定义和常见病因
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
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头痛,周身症状,上呼吸道症状,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寒战,关节肿痛等
发热时体格检查的注重点:皮疹,皮肤黄染,出血,淋巴结肿大,咽,外耳道,副鼻窦,颈部抵抗,肺,心脏杂音,腹肌紧张,腹部压痛,肝脾肿大,肋脊角叩痛,关节红肿
热疹和药物疹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伤寒,活动性结核,败血症,疟疾,霍奇金病,布氏杆菌病,药物热
教学时数和方法:
2学时。
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
复习思考题:
试述致热源性发热和非致热源性发热的发生机制。
简述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病因。
试述发热的分度。
简述发热的临床过程及其特点。
何谓稽留热、弛张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简述发热的问诊要点。
常用英语词汇:
发热 fever
致热源 pyrogen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二)水肿
教学目的:
熟悉水肿的病因与发病机
蚌埠医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