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时空下永恒的情感
——《盗梦空间》分析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1970 年 7 月 30 日生),2000年凭借《记忆碎片》奠定了他的导演风格,被誉为“电影空间的结构大师”。·诺兰研究[J].电影评介,2012 (18).
2009年《盗梦空间》上映,全球随即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久盛不息的“猜谜热”。作为一名导演,实验精神一直伴随着诺兰的电影作品。从第一部电影《追随》开始,诺兰就尝试以三重时态交错叙事。之后,《记忆碎片》继续以交错迷离的时空叙事来表现一个人的寻找记忆过程及自我复仇之路。诺兰前期的电影具有独立电影所具备的特质:故事情节的非戏剧性,叙事结构的非常规,拍摄和剪辑技巧的杂乱抽象。进军好莱坞发展之后,诺兰的电影在独立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做出了平衡。当然,这样的平衡不是妥协,不是以好莱坞为目标,而是秉承更高的理想与追求,挑战好莱坞的传统叙事。《盗梦空间》意味着诺兰在这方面的努力与成功。
一、梦的主题
探索梦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盗梦空间》是一部关于梦的电影。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为该片意义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认为,“即使存在梦经验与生活经验完全隔绝的事例,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最密切的关系
……不论梦的结果如何变化莫测,实际上总离不开现实世界。梦中的无上庄严与滑稽结构,其基本材料不是来源于我们亲眼目睹的世界,就是我们清醒思想中的某个组成部分。”(奥)弗洛伊德, 高兴、:在梦境中认识真实的自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年9月.
因此,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之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并且都表现着自我愿望。比如《盗梦空间》一开始的场面:海浪冲击着海滩,昏迷的柯布趴在沙滩上。接着,他被人押送到斋藤家里。在影片结尾,这一场景又重复出现。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解释:海滩上昏迷然后苏醒,意味着从死亡走向新生。这无疑是关于母腹以及出生的象征,是在梦的深处人类的“涅槃”欲望。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这就是现实欲望的折射。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心灵的表层,而无意识是没有直接呈现的心理活动。他把无意识范畴分为潜意识、本能与欲望两种。他认为,潜意识中的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奥)弗洛伊德, 高兴、:在梦境中认识真实的自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年9月.
《盗梦空间》的男主人公科布是无意识窃取专家。他在几个同伴的配合下,通过注射安定剂和高科技设备,闯入人们的梦境,窃取他们的意念,并且把这些意念出售给黑市上的一些公司。所以,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潜意识的梦境常常与现实中的许多事情有关。梦境总是能从现实中提取材料,从现实中找到素材。
(二)梦的套层
《盗梦空间》主体部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盗梦人柯布和自己的助手亚瑟为大亨斋藤服务,通过梦境在斋藤的对手——全球垄断巨头的儿子费舍尔的脑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如果成功,柯布将完成自己的愿望,顺利回到美国与孩子团聚。他找到了“伪装者”埃姆斯、“药剂师”尤斯福、“造梦师”阿里阿德涅,在费舍尔飞往洛杉矶的途中实施了这个计划。
在盗梦的过程中,最大的创意在于梦的套层,也就是梦中梦。《盗梦空间》共有四层梦境,一个梦套住一个梦,上一层梦境发生的事情会影响下一层梦境。
第一层梦境的梦主是药剂学家尤斯福,由于“开始做梦前也不上个厕所”,“他是一看到免费香槟酒就忍不住”,导致这个梦发生在雨天的环境,盗梦者打算在白色的出租车内预谋劫持被盗对象费舍尔。这是做梦者的内在( 机体) 的躯体刺激导致的在梦中的反应。在该梦境中,雇主斋藤突然受伤,让大家措手不及。
第二层梦境梦主是亚瑟。这层梦境发生在宾馆内,盗梦者对费舍尔实行离间计,设法让他走进第三层梦境。在这层梦中,气候由于第一层梦的雷雨也变得奇怪,甚至发生了失重现象。由于柯布的潜意识入侵梦境,他的一双儿女的背影也出现在了这层梦中。
第三层梦境发生在雪地医院,梦主是是埃姆斯。盗梦者对费舍尔设计一场他父亲的临终遗嘱,叮嘱他分割他们家公司,让他有这种意念,然后“植入思想”宣告成功最终。然而在这层梦境中,柯布潜意识投射人物妻子梅尔出现,杀死了费舍尔。
这样,前三层梦的计划不断被破坏,最终不得不走到最后一层梦,也就是“灵泊”。这层梦是柯布和他妻子很久以前共同建造的,在这里可以找到他已逝的妻子,从而找到被她枪杀的费舍尔。这是潜意识的底层,或者叫迷失界,这是所谓的混沌梦境。
所以说,《盗梦空间》就像一个意识内部建立的迷宫,在迷宫中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引导观众在梦境中体验着高智商的快感。“关于结尾旋转的图腾,我
错综时空下永恒的情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