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商山早行》msw.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作者简介
在晚唐的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1)有才。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总之,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仕途失意的文人。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写作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晨、鸡声、月、霜、明
首联中“悲”字有什么作用?“悲故乡”在
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悲故乡”:点明题旨
3、“客行悲故乡”中“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不好。悲不止有“思”之意,还有“悲伤”的意思,诗人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选取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境。
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因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算很“早行”了,然已是“人迹板桥霜”,说明有更早的人,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环境凄清、寂寞,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
原句好。原句采用了“意象叠加法”,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获得广阔的理解想象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
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商山早行》msw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npnu31
  • 文件大小335 KB
  • 时间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