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处问通津
切分信息有法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7诗词鉴赏考纲回顾
诗歌鉴赏客观题应对策略:
一、诗歌常识有误
对策: 重视积累落实基础
二、内容理解有误
对策: 抓关键词分析比对
三、手法辨析有误
对策: 熟悉手法准确判断
四、情感分析有误
对策: 注重知人论世
结合诗题注释
关注意象意境
把握情感基调
探究写作意图
错因归类一
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评价或比较。
错因归类
二、情感体察有误,不明诗人意图。
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落叶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例: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情感分析
语言炼字
表达技巧分析
表达技巧分析
关键词语理解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错判修辞
设陷点
具体阐释有误
设陷点
临江仙【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不恰当的两项是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着一“冷”字,运用通感,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
“含蓄”的说法不对
BE
宿武陵即事孟浩然[1]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注[1]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2] 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水的印象。
B. “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
。
,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意境设错:
幽静宁谧
是个鉴赏选择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