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同罗马教皇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年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4、《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1、加富尔:撒丁王国首相及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1847年创办《复兴报》,宣传君主立宪思想,主张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通过军事和外交活动,自上而下统一意大利。1852年出任首相,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提高了撒丁王国在意大利诸国中的地位,并力图凭借外力实现意大利的统一。1855年派遣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获胜。1859年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1860年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3月正式成立后,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月在都灵病逝。
3、加里波第: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1832年受马志尼影响,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4年参加萨伏依起义,策动撒丁王国海军起事失败,出走法国。此后,加里波第流亡南美洲,参加巴西南部共和主义者的起义和维护乌拉圭共和国独立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后回国,组织志愿武装参加反对奥地利独立战争。1849年 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大败法国侵略军。共和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为他的祖国意大利和整个人类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是举世公认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军事家。
1、克里木战争:英、法与俄国争夺近东霸权所导致的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的战争。又称东方战争,因这次战争主要是在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故名。起因自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1853年 10月,俄土战争爆发。11月,沙俄海军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并很快以俄国失败宣告结束。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让出多瑙河三角洲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并不得在黑海保有舰队。这次战争使沙俄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充分暴露了沙俄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1、西进运动:又称“西渐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鼓励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涌进。移民们先是开拓“旧西部”即阿巴拉契亚山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区,旋即越过密西西比河,开发大草原、落基山脉及其以西的地区。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西进运动”反映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侧面,它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
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尊王攘夷运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幕府的政治运动。当时,幕藩体制危机严重,又面临外来侵略,要求改革幕政的尊王论和主张排斥外夷的攘夷论相结合,形成尊王攘夷运动。幕府的专制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及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遭受悲惨命运的前车之鉴,使得日本一些有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日本的出路。他们认识到:为了实现挽救民族危机,打击、驱逐外国势力的政治目的,必须革除弊政。因此他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王政复古”之名,以行改革幕藩体制之实。“尊王攘夷”运
世界近代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